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在题后的括号内。
1.旅游活动的媒介是()
A.旅游资源
B.旅游交通
C.旅游宣传
D.旅游业
2.现代旅游不是纯粹的游山玩水,而被用来作为教育、贸易、文化交流等活动的形式和手段,这表明了现代旅游的()
A.综合性
B.普及性
C.群众性
D.社会性
3.春秋时代,孔子带领几十个随从弟子周游列国,这属于中国古代旅行形式中的()
A.帝王巡游
B.政治游说
C.学术考察
D.士人漫游
4.1927年中国出现最早的旅游组织中国旅行社,其创始人是()
A.陈光甫
B.黄炎培
C.柳亚子
D.章土钊
5.采取由政府机关、工作单位、工会和社会团体提供资助的办法,组织员工外出旅游度假,这便是所谓的()
A.社会旅游
B.公费旅游
C.大众旅游
D.奖励旅游
6.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异国他乡访问超过24小时的人,但不包括()
A.经商贸易的人
B.就业移民的人
C.短期进修的人
D.探亲访友的人
7.世界旅游组织专家根据旅游消费的收入弹性系数理论认为,当居民的经济收入达到旅游临界收入后,经济收入每增加1967,旅游消费便会增加()
A.1.1%
B.1.5%
C.1.9%
D.2.1%
8.思想上谨小慎微,行动上表现为喜安逸、好轻松,喜欢在熟悉氛围中活动的旅游者属于旅客心理类型中的()
A.自我中心型
B.近自我中心型
C.多中心型
D.近多中心型
9.出游次数较频繁,对旅游价格不太敏感,要求服务水平较高的是()
A.消遣型旅游者
B.差旅型旅游者
C.家庭事务型旅游者
D.自由组合型旅游者
10.“无论在城市和乡村,闲暇都是重要的,它为人们提供了基本才能的变化条件——意向、知识、责任感和创造力的自由发展”。这段话出自()
A.《太平洋亚洲旅游协会宣言》
B.《消遣宪章》
C.《马尼拉宣言》
D.《世界旅游组织章程》
11.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是()
A.吸引力因素
B.多样性因素
C.变化性因素
D.季节性因素
12.任何旅游地都会经历由盛至衰的演变过程,旅游专用概念称其为旅游地的()
A.生命周期
B.发展周期
C.历史周期
D.循环周期
13.就某项具体的旅游资源而言,它可能对某些旅游者吸引力很强,而对另外一些旅游者无多大吸引力,甚至根本没有吸引力,这体现了旅游资源吸引力的()
A.定量性
B.定向性
C.自然性
D.变化性
14.利用交通为旅游者设计并串联若干旅游点和旅游城市的合理走向,旅游界称之为()
A.旅游项目
B.旅游区
C.旅游区域
O.旅游路线
15.微笑服务,热情周到,耐心细致,面对面进行服务,体现了旅游服务的()
A.直接性
B.规范性
C.应变性
D.艺术性
16.在我国涉外饭店的星级评定工作中,三星级饭店的评定是由()
A.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旅游局评定
B.国家旅游局星级评定机构评定
C.省市旅游局或国家旅游局评定均可
D.由省市旅游局初评后,报国家旅游局确认
17.潜在旅游需求向现实旅游需求转化的基本条件是()
A.旅游动机的产生
B.外部环境的刺激
C.文化教育的普及
D.个人收入的增多
18.旅游业供求平衡包括三个方面,其中旅游产品可供量与社会购买力相适应是()
A.供需效应上的平衡
B.供需质量上的平衡
C.供需数量上的平衡
D.供需可比量的平衡
19.旅游经营者必须采取有效的经营策略,促使旅游者向特定的旅游供给流动,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供给。这就是旅游市场中旅游需求的()
A.整体性
B.指向性
C.高弹性
D.季节性
20.旅游产品实质上是一种综合性的群体产品,其核心内容是()
A.景点
B.食宿
C.交通
D.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