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中国十二所名校合并情况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7年2月26日
内容导读:
轰轰烈烈的并校运动高潮已过, 剩下的只是余波而已,很可能有些还成了腹中的死胎。并校是否必要?窃以为合理的并校是有益的。谁都承认,我国历史上最好的大学是“西南联大”, 她就是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校合并的。
并校为什么好?以杨振宁为例,他在西南联大的研究生导师有两位,他们是北大物理系主任吴大猷和清华教授王竹溪。正由于受到不同风格的两位名师的教导,才有后来杨先生的辉煌。不仅是杨振宁和李政道,西南联大培养的大学问家是各个时期最稠密的。并的并了,合的合了,下面仅对全国影响较大的十二所大学作一评点。
1. 清华大学
清华并合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后,虽然不能给这个牛校带来多少学术的利益,但能给其工业产品增加包装上的华丽。然而原来美院的老师却颇多怨言,说是进了清华园后,原来的艺术气氛没有了。其实,艺术院校本来就是充满了浪漫和自由气氛的,与其说氛围不好,不如说习惯了自由自在的艺术家们忍受不了清华的官本位教育而已。但清华绝不会满足于现状,她必定要为建成最好的综合性大学而奋斗。
第一个瞄准的当然是协和医科大学,但难度较大,因为协和的主体是中国医学科学院,一个堂堂的卫生部总不能没有自己的研究院吧,个中关系太微妙,极难处理。可在北京要再并入另一个好的文理科大学谈何容易?就人大而言,这个被称为第二神学院的官方嫡子是不可能被合并的。另一个好的对象是北师大,但这要看官方对师范大学的政策了。清华现在实行的是挖他人墙脚的政策,凭其充足的钱袋和与官方的特殊地位,很是有效。但副作用是会若起众怒且行效较慢。但这比并校更具远见,因可保证生源的优秀。目前国内能实行这种政策的也只有上交大,浙大,中大等少数学校而已。
2. 北京大学
北医大算是回了娘家,北大从此有了第一流的医学院。当95年两校商谈并校时,北医一院就迫不及待地挂起了其旧时称谓“北大医院”的牌子。但比起北医,协和与北大有更深的渊源关系。协和是1937年并入北大的(比北医早9年),50年代分家变成“中国医科大学”后其学生前三年仍在北大生物系上学。这个传统一直维持到今天,甚至其招生目录也赫然列在北大计划中。可以说协和人90%以上都是北大校友。但北大为什麽不合并协和呢?
从外人看来可能有下面两个原因:一是清华也想合并协和,总不能把事情做绝了;二是上面提到过的因素。但合并后的北大绝非完美,其工程学科简直可忽略不计。一个好的大学应有其出色的理学院,人文学院,医学院,商学院,工学院和法学院,所以北大“镶工”很有必要。而另一个原计划并入北大的北航,可能是体制的关系并未加入,使北大的雄伟工科计划受挫。实际上北大应该并北邮才对。北邮的名气虽不如北航,但其专业好,学生来源也好。一个好的工学院并不需要什麽都有,重要的是有好的前沿专业。原北邮加上北大的电子科学系肯定会组建成国内最好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彼时北大才算是国内第一。但好的学科更要有一流的管理才行,现在的北大校级管理至多算国内二流而已,90年代强加的弱能官僚体系仍在。
3. 复旦大学
复旦真是个江南的小北大,这次合并的也是个医科大学。上医是国内最好的三个医大之一,培养了许多非常杰出的医学家。复旦的生物学科虽不如北大的全面,但其遗传学是国内第一。相信两校合并后真能优势互补从而拼打出一个更强大的医科来。况且上医有最好的附属“华山医院”,这是北大所不具备的。说起这次合并,上交大的人颇有微辞。他们在网上撰文说,上交大与上医本是令狐冲和岳灵珊的关系(两校相距仅两站路),但最终岳灵珊却嫁了林平芝(复旦与上医相距太远,犹如华山和福建),多少有些酸酸的。但复旦也还是没有好的工科,且在上海要并一家合适的工科院校更非易事。真不明白同济为何不并到复旦去,是否是宁为羊头而不为虎尾?与北大一样,复旦也有个校级领导问题。
自谢希德始,复旦的校长一直是物理系人充任(华中一和杨福家),各级领导也多有该系的人,很难相信不会有副作用。现在的校长是外面调入,希望不会出现北大的前车现象。可以说,如果南大没有更伟大的举措,复旦稳坐全国第三。
4. 上海交大
合并了农学院,使全国学人大大地跌破眼镜。但上交大出了第三代的核心领袖又有全国宣传之王,相信该校一定有深不可测的伟大思想家在运筹帷幄,我们凡人凡眼,看不明白也猜不透。另一件事也怪怪的,江核心明明毕业于交通大学,他们总是说(媒体也是这样说)江毕业于上海交大(一个当时并不存在的大学),而对于现在的上海交大,他们又自称为交通大学(一个现在也不存在的大学)。这种指甲为乙又指乙为甲的说法不知源于上交大哪一条定律。但该校是全国第二富校,又地处上海这个好地方,因此他们采用的是清华方针:用钱挖别校的墙脚。如此一来,院士人数是直线上升,但根基尚浅,成效不会很快。虽然其他学校大合并,上交大仍会位居十名左右。
5. 浙江大学
浙大是开全国大学合并潮之风气者(川大合并未成波澜)。合并的三所学校虽不出名,但水平不低。就连浙江人不看好的杭州大学,虽是一个省立学校,但早早把几所全国重点综合大学抛在了后面。其数学和工业心理学相当不错。浙农大也很有特色。在现今合并的诸校中,浙大算是较为成功的一个。稍嫌不足的是浙农大所在地华家池离玉泉本部太远了一点。但浙大对进军世界一流似乎有浮燥心理,非常在乎各学院院长的名份,从而只好到外面去挖人。挖人,挖人,这似乎成了富裕地区大学的杀手锏。如此地杀贫济富,到也成效显著。毕竟浙大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加上浙江人的聪明和庞大的海外财团支持,浙大肯定看好。
6. 东南大学
其前身南京工学院本是赫赫有名的大学,长期在华东地区盖过浙大。但在南大崛起的时候,其同胞弟弟却落伍了。这与工科优于理科的一般规律相悖,令人费解。这次合并的学校也过于弱势,除了珍贵的地皮以外,可能还是失大于得。当前在华东地区,很难与浙大,上交大,中科大等同性质的学校比拼,与同济到有一比。但其背后有其前校长在教育部,也许有更多的锦囊妙计抛出也未可知。毕竟有地皮就可以扎寨树旗了嘛。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