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中国十二所名校合并情况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7年2月26日
内容导读:
7. 中科大
合并了烟草学院,中科大也只是得到地皮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说,合适地区的地皮比人才更重要。有了地皮就有了发展的空间,就有了规莫,就有了大校的存在。到时人们就再不会说什麽“小科大”了。科大所在的地方是差了一点,周围也没有什麽合适的学校可供其合并,所以并一个最差的学校就是一个最妙的奇招。科大的招生技术是国内超一流, 有好的生源就不会落后。若如有一天科大的海外校友大批回国帮母校一把, 那她仍然非常了得。但科大务必坚守科学院, 那里有非常好的后备军。如高文, 不原意在科学院呆了,就官升一级来合肥(户口一定还在北京)当科大的副校长。几年后说不定还会回去再官升一级。象高文这样的人可能在科学院还有,是科大的坚强后盾。千万别来教育部, 否则凶
多吉少。维持目前状况, 科大将与上交大在同一水平线上。
8. 吉林大学
吉大是一所优秀的大学,她继承的是北大清华学风。五十年代,中央从北大抽调化学家唐敖庆,数学家王湘浩(上两人均为五十年代的科学院院士)与谢邦杰,从清华调物理学家余瑞璜(也是五十年代院士)和数学家徐利治等到吉大工作。从而使吉大成了少数几个拥有三个院士以上的大学之一。要知道那时的浙大连一个院士都没有,南大也少而又少。但近二十年来,由于东北的地理环境与落后的经济,吉大走下坡路是必然的。这次的合并,使吉大成了专业分布最全面和最合理的大学,东北王非她莫属。但吉林省的经济条件是其进入国内前十名的最大障碍。
9. 哈工大
五六十年代的哈尔滨有两所声名显赫的大学:哈军工和哈工大(哈军工若不被肢解,肯定是工科老二)。今日的哈工大已今非昔比,也许是成了国防院校使得更神密了,也许是水变油的神话在人们惊诧之余对其更陌生了,哈工大仿佛远离了关内的人们。但其某些专业仍是国内一流。但只是在其强大工科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而已,不会有实质性的实力提高。况且其航天实力还受到北航甚至清华的挑战。说实在的,一个纯粹的工科大学是不可能成为超一流的。东京工大很出名,但在亚洲有她的地位吗?MIT也绝非纯工科,从30年代开始,她就重点发展理科,以至于其数学专业现在是全美并立第一。但MIT也从来不是美国最好。哈尔滨缺乏长春的人文和理科环境,不可能象清华那样拿钱买人才,因此她只能无奈地看着吉大这个东北王。
10. 武汉大学
武大一直是一所不错的大学,她的好几个专业在国内都有较大的影响。但在中国这样一个工科第一,理科第二,文科第三的国家,凡是从综合大学分离出去的工科学校一般都会超过其母校,如华中理工,成都科大等。武大这次合并是较为理想的一起,两所工科学校都不错,医科也有一定的基础。加上武大本身的生物实力,武大会成为中南第一,毫无疑问。
11. 华中科技大学
这是一次颇具悲剧色彩的合并。华工虽从未闯入2+5或5+2行列,但确实是一所实力强大的大学。其知名度本身就是一笔很大的无形资产,但这次却白白地丧失了。这次合并除并入同济医大外,其余的都是过于弱势学校,故对其整体实力提高不大,再说华工也不缺地皮。华中科大的出现,在外国人看来,只不过是武汉出现了一所新大学,他会难以与过去的华工相提并论。在合并的过程中,武大人的喜悦与华工人的悲伤,这种泾渭分明真令心动不已。当然,华中科大要在近期进入前十,怕也困难。
12. 西安交大
有人说,当今中国最具悲剧色彩的大学有两所,他们是中科大与西交大。今日的西交大比八十年代退步多了。黄土高坡,在慷慨的西北风高歌中,流露出来的是阵阵的无奈。她既不具备中科大的招生艺术,又没有大上海的吸引力,除了在河南,四川和重庆等少数地方还能招到第一流的新生外,其余地方只能看别人大笑了。在工科院校中,其实力已从第二降到三,四之间,落后于浙大。与上交大相比,穷得只能是自惭形秽。西安是一所古城,但其人文学科不强,理科也不行。号称教育城,科研城,但大大小小几十所大学几乎都是工科院校,想通过并校而成为一所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根本不可能。这次并了财院与医大实在是无奈中的最佳选择,但对其整个实力提高不大。倘不是兰州的其他大学不算很好,若兰大一搞合并,西北王是谁也未可知。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