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SAT / AP / 高复新闻
正文
字体:

十大高招办老师教你填志愿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5月9日

内容导读:

  今年高考上海首次实行分两次填报志愿的方法,5月份填报一本、二本等本科类院校,7月底,一些没有被录取或没有拿到通知书的学生可以补填大专志愿。那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该注意哪些技巧?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本市10个区县的高招办老师,请他们指点高三学生填报志愿。   

  慎重选择每批次第一志愿
  □静安区高招办主任 胡关荣

  高三学生填志愿,首先要了解高校录取的办法,实行“志愿优先”的策略,所以每批第一志愿非常重要。5月份志愿只填报到大专的提前录取志愿。如果第一志愿没有录取,第二志愿也不一定录取,即便第一志愿没有录取完毕,所以填在第二志愿非常危险。

  考生在填报第一志愿时,要根据自己总分情况进行衡量。包括考生自己所在的学校类型,学校每年高考情况,自己在学校所处的位置。例如:上海中学的中等水平第一志愿填报重点大学应该学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普通高中的中等水平学生填报志愿时要放低标准和要求。此外,考生还要了解学校近两年的一本上线率,二本的上线率,文科的录取情况,理科的录取情况。如果学校理科每年考入交大的学生有50个左右,自己成绩排在40名左右,将交大作为自己的第一志愿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填报志愿时,有些学生较保守,有些学生较冒险。关键看第一志愿的选择,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专业的发展情况来定。想去外地的学生,要利用好第一志愿的加分政策,填报第一志愿和填报第二志愿的加分政策也不一样,这对一些学习成绩不是很拔尖的学生比较有利。此外,香港高校的报考,考生要考虑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

  填报志愿也要考虑老师建议,老师、家长的指导意见都要听一听作为自己的参考意见。考生填报志愿时,还要听听老师的指导性建议。学校、班主任和任课老师都有义务给学生提出填报志愿的建议,并积极起到指导性作用,但是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学生手中。因此,学生应该经常与家长、老师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不过学校老师、家长的建议要合理。以前有一个事例,有位考生听家长的意见报考二医大,并以高分被二医大录取,但是这位女生不喜欢学医,没有兴趣,大学考试出现很多学科不及格,结果在大二时,学生不得不退学重新参加高考,也浪费了时间。学生填报志愿因人而异,如果一些有冲劲、有潜力的学生能在最后冲刺阶段有较大的长进,教师也应该建议学生冲一冲。

  志愿必须考生本人填写
  □杨浦区招办副主任 王忠明

  今年高考填报志愿分两次填报,5月份填报一本、二本等本科类院校,7月底,一些没有被录取或没有拿到通知书的学生可以补填大专志愿,这时,考生一定要亲自来填报志愿,并签名,不能由家长代填写志愿,不是考生亲自填写的志愿为作废志愿。

  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要按部就班进行全面衡量。首先,考生要仔细阅读《2006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的具体内容,比如:学校专业名称、专业今年的招生人数等等;第二,考生要好好了解自己所要填报学校的情况,比如历年某个专业的招生人数变化,历年(一般是三年)的变化,专业是否招生;第三,考生要对自己的水平和实力进行准确的评估、定位,不能以某一次考试(比如模拟考)决定,而要以整个高中三年的情况具体而定。高中三年在班级、学校的位置,了解自己是否还有潜力,是一直往上走还是保持相对稳定的位置。此外还要看学校在市区的位置,根据这些排名,估计自己在整体市区的位置;第四,考生要将自己最喜欢的专业放在志愿的前面。填报志愿时,考生重视专业还是重视学校,要视自己喜好而定,同时结合个人情况和学校的招生情况。如果第一志愿掉了,如果填得好,还可能保证第二志愿。可以看一看那本计划书后的表格,注意哪些学校在往年一志愿未满时还招。第五,考生填报志愿也要听听老师、学校老师的建议要听,作为自己的参考意见。有一些学校的老师和领导为了保证学校的升学率会劝同学保守填志愿,但是考生最终还是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看。

  准确定位,结合兴趣
  □浦东新区 赵国雯

  对学校的了解很重要,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学校信息,另一方面,要认真估计自己的水平,给自己准确定位,并把握好每个批次的第一志愿。分析专业方向和考生的兴趣爱好,考虑今后的职业方向,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并结合自身兴趣来选择专业和院校。

  模拟考成绩绝对不能作为高考成绩来看待,因为是各区县出卷,难度各异,与高考没有可比性。学生通过模拟考了解的应该是自己在班级中、在区县中的位置,从而为自己的定位作好准备。

  非拔尖学生重视外地志愿
  □崇明县 黄志良

  考生必须在每一档志愿中填一所外地院校,但很多考生往往将此看作负担,将外地院校填在最后,或不考虑坡度地填写降低了外地院校的录取可能性。

  事实上,考生应考虑走出上海。按现在高考填志愿的要求。选择外地院校对上海考生,尤其是非拔尖考生来说,是不错的选择。成绩优异、有竞争力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往往首选复旦、交大,成绩优良或中等偏上的考生则可以考虑填报外地院校,这样命中率较高,大学也会相对更好。对于那些一本有难度,在上海只能考二本的考生来说,外地院校可以圆其重点大学的梦想。

  专业和院校合理调配好的专业和好的学校到底哪个更重要呢?首先还应先作好自身定位。在此基础上,要兼顾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如果考生对外语很热衷,或者对建筑情有独钟,那么选择上外或同济建筑专业就比选择复旦、交大更合适了。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