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资格认证书求职越来越多 热考现象透视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4月12日
内容导读:
一年一度的求职高峰又到了。与往年不同的是,在今年的职场上,具有职业资格认证书的求职大学生越来越多。
“现在我们许多大学生毕业前都会拿到大学四、六级英语证书和计算机二级证书。而且,很多同学还不同地揣着高级秘书资格证、注册会计师证、外语口译证、报关员资格证、计算机程序员证、人力资源管理师证和导游证等职业资格证等。”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三年级的张兰对笔者说。
她说:“现如今,基本上每个毕业生手里都会有一两本职业资格证。你问我考这些资格证干嘛?还不是为了好找工作呗。在我们学校,手里有几本职业资格证的同学多着呢,管不管用不知道,但求职时有总比没有强。”
到目前为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依据《职业分类大典》确定了实行就业准入的87个职业目录。人事部也规定了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师在内的20多个行业实行就业准入制度。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律师、会计师等行业也已经实行了就业准入制度。
在不少大学生看来,求职过程中,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找工作的“敲门砖”。考与不考进退两难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就业机会,许多大学生开始早早地把目光投向报考各种职业资格认证上。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的张会同学说:“其实,报考职业证书也是我们的一种负担。一是要花钱,二是要占时间。从花费上来说,报考一个普通的资格证,报名费、辅导班费、资料费等全部下来要花上近千元;如果报考注册会计师那就要花上3000至5000元。从时间上来说,考个高级秘书资格证至少要花一个星期的时间,考个注册会计师资格证可能要花上一两年的时间。”
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李晓强说:“报考资格证价格不菲,但我只好‘明知山有虎,咬牙向山行’。因为如果你没有资格证书,怎么在激烈的职场上与人较量呀。其实,报考这种资格证并不是因为我有兴趣,但不考没办法,你很难去竞争。”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于永军说:“我家在农村,经济条件不好,看到人家都在考这证那证的,我也很着急。考吧,自己负担不起,不考吧,又怕将来找工作时吃亏。”
一边是高额的考试费用和挤占的大量时间,一边是就业难的现实,考与不考已成为困扰许多大学生的一道难题。难怪有的大学生说:“面对资格证考试,让人进退两难。”
据调查,目前在全国,拿到各类资格证书的在校大学生不下百万人,但其中近80%的持有者在求职过程中并没起到什么作用。再加上目前社会上推行的或“土”或“洋”的资格证书多达300种以上,让用人单位对此失去了兴趣。再说,有些资格证与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脱节,因此很难在求职过程中占上风;并且,社会上的一些职业认证并不规范,难以体现出一个人在相关领域的专业能力,因此很难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该不该考各方如是说。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