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SAT / AP / 高复新闻
正文
字体:

大学生资格认证书求职越来越多 热考现象透视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4月12日

内容导读:

把考证作为就业的一块“敲门砖”是大学生目前的一种普遍心态,但是用辛辛苦苦考来的证件敲开用人单位的大门却不那么容易。

山东大学中文系大四的徐丹在参加过多场招聘会后深有感触地说,“其实用人单位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看重证件,他们更重视的是个人能力和实践经验。比如计算机类,好好学会photoshop、dreamweaver往往比考个计算机三级证有用得多。再比如英语,只要面试时能流利地和考官交流也不一定非要拿那个雅思或者GRE的证书。”

持相同观点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的马秀秀同学说:“大学毕业后我们缺少的已经不是什么这证那证,而是实实在在的工作能力。与其考职业认证还不如花点时间去实践一下。我现在觉得自己原来考得有些证并不实用,在求职过程中也没显示其‘威力’。”

但也有的大学生不这么认为。

鸡西大学学生孙丽结合自己求职过程说:“招聘会上人山人海,好单位前面常有数十人排队,用人单位给你的时间不过几分钟。如果你的学校一般,又没有像样的资格证书,那连招聘会现场这关就过不了,更别说面试了,你再优秀,别人也不知道啊。”有些大学生也认为,能给用人单位留下直观印象的,无非就是你的毕业院校和所持有的证书,不管你的能力怎么样,院校有名自然会得到认可,证书则是越多、范围越广越好。

那么,用人单位和教育专家是怎么看待大学生热考职业资格证书这一现象呢?

新浪人力资源部总监段冬针对大学生热考职业认证资格现象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新浪招募、选拔人才有两个标准,最重要的是看他是否有诚信、敢于负责任,再者看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个别岗位会要求职业资格认证,但多数职位没有这种要求,我们更看重经验和工作成就。

安徽省一位教育专家说,目前大学生考资格证的普遍动因是想增加就业砝码。事实上不少学生的证书是突击而来的,证书虽然到手,相应的能力却含有很大水分。另外,部分学生对于拿到资格证后能否对于自己的发展有益处并不清楚,只是盲目跟风。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就业问题专家李家华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赞成在校大学生考职业资格认证”。

他说:“因为个人的能力不可能通过一次考试而迅速提高,过早考职业资格没有什么意义。而且这类考试通常花费甚巨,大学生还没有收入,花费家长的钱考证也不合适。如果因此荒废了学习更是因小失大。”

针对大学生们就业难的问题,李家华说:“大学生应该尽早为自己建立一份电子简历,明确自己的目标职业,通过逐渐地参加与目标职业相关的活动来丰富自己的阅历。”他说:“在现代,人力资源的可替代性已经成为一条铁律。大学生应该提高自己的可雇佣性。为此就更要增强不断学习的能力和求职的能力。”

北京环球菲特咨询培训公司高级培训师、职业指导专家胡欣欣也提醒大学生们,大部分“考证”课程只是学校学习知识的延伸,并不等于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且人的时间、精力和经济都有限,所以大学生们要注意选择专业对口,实用性强的课程,这样的课程才会既对求职有帮助,还能扩展自己的知识。

据了解,2006年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峰值,其后处于递减趋势,到“十一五”末期,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到800万人。今后就业难的形势将会逐步缓解。在校大学生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在未来将会越来越理性化。

相信,随着就业压力的减轻,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将会逐步走向正轨。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之余报考职业资格认证的目的会越来越明确,也将会更加从容地面对就业的挑战。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