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案例分析:高分考生为何不敢填北大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4月6日
内容导读:
结合今年招生录取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有关专家就考生在志愿填报中的心态和技巧详细解读,为下一届考生支招。
四川省今年首次实行看分填志愿,从录取情况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北大多年来首次出现第一志愿投档不足;川大、电子科大、重庆大学、同济大学等都是“踩线”录取;而部分一般本科院校的录取线则直线攀升……
针对这些异常状况,本报记者日前作深入采访,并邀请有关家结合今年的招生情况,对志愿填报情况进行分析,以期给明年的考生和家长一些启迪。
新情况1
“北大现象” 高分低就较普遍
7月,高考在这个特别的月份结出累累果实。因为是首次实行看分填志愿,7月开始的高校录取便注定成为人们谈论最多、关注度最高的事情。
“今年,四川高考招生出现了几个‘第一’,”川师大文学院张副教授认为,一是首次推行阳光工程;二是招生部门首次实行看分填志愿;再是首次通过媒体公布高考各个分数段的人数。
从提前批开始,人们就发现今年的招生工作与往年有些不一样。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北大多年来首次入川“受挫”,居然出现第一志愿投档不足:文科差7个,理科差3个。 “为什么会出现考生第一志愿不敢填报北大的情况?”专家认为,这与考生填报志愿的心态有关。
“北大现象,表现出四川考生自信不足,心态保守。”省教育学院教科所高考志愿填报指导专家刘泽渝指出,根据省招办公布的各分数段人数,高分考生应该能够准确判断出自己的位置。“有的考生虽然判断准确,但因担心出意外,最终放弃了填报北大。”“还有一个奇怪现象是,我在给考生进行一对一填报志愿指导时,发现很多人把自己的志愿整个调低了一个档次,该填北大的填了中科大,该填清华的填了复旦,从中也暴露了学生不自信的心态。”
刘泽渝表示,看分填志愿,本来是为了让每个考生都能做到知己知彼,但恰恰有些考生因此瞻前顾后,反而不敢填报热门院校。北大理科在川的录取分数线是683分,我省有很多考生的分数是在线上的,只是因为过于谨小慎微,最终与心仪的北大失之交臂。
实际上,北大对四川考生的生源和素质是非常满意的,以前每年在川招生,都要增加录取名额。而且该校来川招生的负责人考前甚至还会专门跟部分高分学生主动联系。“此次北大在川录取不足,并不能说明四川考生对北大不满意,也不能说明北大不喜欢四川考生。”
北大遇到的问题,折射出这样一种现象。即今年不少高分考生都可能错失了自己的第一志愿。树德中学考生王璐告诉记者,她有好几个考了高分的同学,却没有读成第一志愿,而是掉到了第二志愿。现在很多院校不录取第二志愿的考生,因此他们目前的处境很是尴尬。
记者了解到,对于这些情况,招生部门和高校会进行相应的调剂,不会出现高分落榜的情况。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