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1975-1978年间,邓小平多次提出:“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
2.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七)经济社会发展三步走战略
1.1979年12月,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说,到本世纪末,实现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中国到那时还是一个小康状态。
2.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分两步走,本世纪末翻两番实现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战略。
3.1987年4月邓小平在接见西班牙客人时,正式全面地提出了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4.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正式提出三步走经济发展战略部署。
5.全国人大八届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确定,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2000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大一统的计划经济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关于建国以来的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
2.第二阶段,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3.第三阶段,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发球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992年南方谈话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九)民主政治建设
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提出了“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著名命题。这一便是科学地指出了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现代化的关系。
(十)精神文明建设
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发现。
(十一)时代特征
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十二)“一国两制”理论
1.“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后来进一步用于考虑解决香港、台湾问题。
2.1978年,邓小平在同缅甸总统会谈中初步表述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3.1982年,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发表《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的谈话,表明“一国两制”构想已经成熟。
4. 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是“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胜利。
(十三)党的建设
1.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
2.党的十五大指出,面积新世纪,党中央领导全党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3.2000年2月,****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4.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