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对大学生求职没有帮助?多数企业不这么看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4月10日
内容导读:
联想集团的招聘总监卫弘表示,从他多年从事招聘工作的经历来看,现在大学生绝大部分是很好的,只是有些小节不大注意,让他看着心里不舒坦。
“我们去年招了一批应届毕业生,公司声明,从火车站到公司所产生的打车费用单位予以报销,但有些同学拿来的出租车票就明显不是实际发生的。当时我觉得很不舒服,还为此专门开了会,告诫他们应该讲诚信,注重小节。”
合同一年一签,有问题立刻淘汰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员流动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对人才“看两三年,用一辈子”的选拔模式早已被抛弃,人才选拔往往变成了“一见钟情”——经过一两次面试就“一拍即合”。
虽然有面试、政审和院系调查等方式,但一个人的人品如何,毕竟是件“日久见人心”的事。一方面,用人单位将道德排在仅次于适应能力和专业水平之后的重要位置,另一方面,他们在招聘过程中又倾向于选择“速战速决”的方式,这不矛盾吗?
段冬表示,作为企业招聘者,他们确实有这方面的担心。“但现在各单位的机制都很灵活,合同一般也都是一年一签。竞争力很大,谁有问题可能马上就被淘汰了。”
卫弘说,以前端“铁饭碗”的时候,如果真的有谁品质不好,别人拿他也没什么办法。“但现在不同了,德才兼备者上,无德无能者下,所以没什么可担心的。”他同时表示,一般而言,一个企业的文化具有很大的包容性,一般的小缺点还是可以容忍的。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