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毛概简答题笔记14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7年3月8日
内容导读:
159.★在中国先实现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何在?
答:在全国性土地改革完成之后,毛泽东对当时的农村形势做出了一个基本的判断,认为在土地改革后,农村中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在一天一天地发展,新富农已经到处出现。许多贫农因劳动力、生产工具等方面的不足,仍然处于贫困地位,甚至欠债、破产、出卖土地,农村出现了新的两极分化。这种现象说明了个体经济和分散的家庭经营的脆弱性和局限性,它与逐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趋势是相背离的,是不利于国家工业化的。
所以,唯一的也是正确的选择。就是在土地改革后趁热打铁,依靠广大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发展互助合作运动,使广大农民联合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不仅如此,毛泽东认为互助合作运动可以创造并形成新的生产力,将极大地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1955年,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讲话中指出,在经济落后、生产不发达、缺乏生产资料和资金的中国广大农村,必须先有合作化,然后才能使用大机器。毛泽东这一思路,形成了先通过互助合作运动实现集体化,然后在集体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
160.★中国实现农业合作化的条件是什么?
答:中国实现农业合作化的条件,主要有:第一,国内国际条件十分有利。国内,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政治稳定,社会清明,工农群众建设新中国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国际,世界和平民主阵营在扩大,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继续发展。第二,广大农民中蕴藏着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土改后,贫下中农由于经济地位有所改善但仍不富裕,他们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是农业合作化的中坚力量,因此,要充分利用和正确引导这种积极性,领导农民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第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民主革命斗争中。有领导农民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的经验,再加上日益发展的国营经济为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奠定了物质基础。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