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解读2007年高考招考政策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7年6月9日
内容导读:
有关做法
●继续全面、深入实施“阳光工程”
教育部要求继续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信息公开,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增加录取工作的透明度,加大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的力度,做好预留计划的使用,规范特殊类型招生录取的程序,做好公示工作,坚决做到“六不准”、“六公开”,“三监督”制度,严厉打击各类招生中介。
●加强宣传引导,优化招生考试服务
主动与主流媒体沟通,正确引导舆论宣传,加强诚信高考宣传教育,并采用多种形式把政策规定、报考条件、考试纪律、录取规则、助学通道等招生各阶段考生须知、应知的政策内容和基本要求,向考生宣讲到位。
集中录取期间,将继续为考生提供网上免费查询录取结果的服务。
●2007年普通高校招生考生填报志愿仍然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高考前进行,填报的是本科志愿和军事公安专科志愿,填报时间在5月上旬;第二次在本科录取完成后进行,填报的是高职(专科)志愿【包括高职(专科)的艺术专业志愿】,填报时间在7月底。
●严格执行招生计划在2007年的高校录取中,各高校必须严格执行招生计划,不得随意超计划招生。高职(专科)录取后期,对尚有招生计划余额的学校,采用征求考生补填志愿的办法,根据考生补填志愿的顺序仍按规定比例投档,学校严格按照缺额数对投档范围内的考生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在集中录取阶段向考生发放“录取通知书”时不再向考生收取投递费,所需费用由招生学校支付。
【四大必问】
-咨询效率如何提高
有些家长在咨询现场忙了一整天,甚至在多所高校之间奔波,一天下来仍无头绪,甚至越问越糊涂。这和他们没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有关,如果他们能翻阅一些介绍填报志愿方法的报刊,懂得一些“ABC”,咨询时就会有的放矢,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自己最需要的信息。
首先,有几点基本情况是大家可以很快熟悉的:一是高校录取依据,高校总是按下列步骤来招生的:第一步,第一批控制线;第二步,学校投档线;第三步,学校最低录取分数线;最后是专业录取分数线。其次是一些容易混淆的问题,如首批不录取并不影响后一批录取,第二批录取规则,也以成绩为录取依据,其实学校也是看不到考生前面或后面填报的信息的,因此也不会因为学生前后填报的学校不同而区别对待。再次,切忌想当然。
-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
考生填写专业志愿不要集中在某几个热门专业,所选专业之间,应形成适当的梯度,范围广一些为好。在计划招生的专业中,考生愿意调配的专业越多,被录取的机会就越大。另外,现在不少高校已扩大了学生选择专业的空间,所有学生在学习一年或两年后,达到学校一定的要求,可以申请转专业甚至转学院。因此,对一些特别好的学校,如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可以先选学校,后选专业。
在选择学校与选择专业发生冲突时,选择一所学习气氛好的名牌学校比选择一个所谓的热门专业来得重要。这不仅因为一所名牌学校将为考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各种机会,而且名牌学校毕业生在就业,或将来的深造等方面,正越来越显示出名牌效应。
-如何选择同层次高校专业
有些同学专业目标明确,但是不知道如何在同层次的高校中进行选择。也就是说,不清楚哪所高校的具体专业“好”,以及这一专业到底“好在哪里”。其实这就要看该校的这一学科建设是否健全,比如通过考察该学科硕士点、博士点的情况,就可以略知一二。在这次咨询会上,不少考生和家长除了关心本科阶段教育外,还很有前瞻性地了解起硕士阶段的教育情况。拿华东师大的中国语言文学系来说,这个系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和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等,这就说明它的师资力量和学术水平都是走在全国前列的,考生完全可以投出信任票。
-“两高”专业是否值得追捧
要特别提醒成绩处于上游的学生,不要一味追逐那些录取分数高、报考人数高的“两高”专业。很多高分考生思想上有个误区:“我考分高了,就必须选个录取分数高的专业,否则大家会嘲笑我,‘浪费’那么高的分数。”例如我们学校的信息安全专业,它每年考分最高,这次咨询会上很多学生和家长来咨询。其实,它的很多内容涉及黑客技术和反黑技术,可能会有很多人觉得枯燥,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所以,选专业一定要以兴趣为先,那个专业要是不符合你的兴趣,你却选了它,读了之后却感觉很没劲,便不去上课,玩这玩那,荒废学业,甚至退学,那就太不值得了。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