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学历不等于高水平
杭州青春中学校长赵婷婷:近年来,在一些有实力的师范大学纷纷向综合性大学转型的同时,许多名牌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却反过来盯上了教师的岗位,使得教师专场招聘会上硕士、博士满天飞。不久前,杭州某公办初中公开招聘教师,现场应聘者中硕士竟占了三分之一。
这些高学历的教师是否真的为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教学呢?杭州市教育局去年出台了一项新规定,要求综合性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在应聘教师岗位前除了拥有教师资格证,还得参加市里组织的统一考试。我参加了这次考试的阅卷工作,考生的专业理论成绩不错,但应用学与专业技能方面就不尽人意了,答得有点不着边际。这说明他们要进入中小学一线课堂,理论与应用尚有脱节。
作为教师,学历固然重要,因为老师应是通才,但学历不能说明所有问题。合格的老师必须同时具备管理能力、教学能力和了解学生的觉察力,很多时候高学历并不等于高水平。加上许多研究生选择教师这一行当,只是以此当跳板,因此我校往往宁可选择本科生。我们招聘教师是因人而异,不在乎他来自综合性大学还是师范类院校。
招师范生脚踏实地
杭州第十四中学校长邱锋:我校这两年招的老师都是研究生,他们的专业功底毋庸置疑,有位浙大博士生上起《论语》来,老师都为之倾倒。不过这些新老师适应工作还需要一定时日。其实,提出“研究生”的招聘要求主要是因为现在省一级重点中学年审时要求师资雄厚,使我们不得不对应聘的新老师提出学历要求。要不是这样,我个人更倾向于脚踏实地的师范类毕业生,哪怕是本科生,因为他们适应工作能力强,一上讲台就能站稳脚跟。
师资不均择校风不绝
浙江省教育厅师范处处长励如孟:对于浙江这样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教师队伍从数量上来说已经供大于求,我们每年有师范毕业生近1.5万人,而社会需求量基本稳定在1万左右。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质不是量。
择校风就是老百姓对此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择校主要就是择优秀教师,学校之间最大的不均衡就是教师资源的不均衡。目前的教师队伍质量仍然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
师范院校曾争相“脱帽”
从中师到师专、从师专到本科,这几年来,国内的师范类院校不断撤并、升格――1999年到2005年,师范专科学校由140所减少到58所(其中新建17所);中等师范学校由815所减少到228所(含幼师62所);而高师本科院校却由87所增加到96所;有实力的师范大学甚至纷纷向综合性大学转型。
浙江省内以“师范”命名的大学仅剩下三所,分别是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学院、湖州师范学院。原有的地市级师范如丽水师专更名为丽水学院,台州师专更名为台州学院,绍兴师专发展成绍兴文理学院,温州师范学院并入温州大学。原有的中等师范学校(包括初中中专和高中中专)或升级、或合并、或裁撤,已销声匿迹。
从全国来看,很多师范院校在合并过程中消失了。比如最早实行合并的南通大学就把南通师范学院并入其中。一些不具备条件的高师院校甚至不顾校情,盲目“跟风”,一味追求综合性,甚至急于更换校名,脱掉“师范”帽子,淡化或削弱了原有的教师教育的特色与优势,以至于后来教育部师范司不得不反复强调,高校合并不能削弱师范生招生计划。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说:师范院校综合化的目的是提高师范专业的学术水平。但是目前的事实是有多少转型的院校把力量加强在师范专业上?他们都热衷于扩大非师范专业,忙于升格,想挤入高校名牌,因而有不少学校不是借用综合学科的优势来加强师范专业,而是抽调师范专业的教师去充实其他新建立的学科,这就反而削弱了师范专业。这与改革的宗旨背道而驰。
师范类专业要优先发展
出现在师范院校中的“非师范类专业”这个名词,可谓具有中国特色。目前,很多知名师范大学中50%以上的专业已经不是师范类专业。省教育厅师范处处长励如孟认为,近10年来,师范院校的确得到了扩张,但师范教育反而被弱化,原因主要在于师范院校大规模扩张的是非师范类专业,强化了综合化程度,师范专业并没有得到同步加强。
在上海师范大学,非师范类专业已经达到学校全部专业数量的三分之二,为师范类专业的两倍。
如何看待非师范类专业?
浙江师范大学校长梅新林:我们也一直为此所困扰。
师范院校目前存在三种状态:师范类专业与非师范类专业各占一半,师范类专业多于非师范类专业,非师范类专业多于师范类专业。
如果走纯粹师范类专业的发展方向,学校除了能为社会提供优秀老师外,能提供的其他专业人员就很少,社会影响力受到限制。所以我以为,综合性虽然是师范院校不可避免的发展方向。但师范类专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应该是我们的核心所在。在师范院校中发展的非师范类专业必须是与师范相关或相邻的学科专业群,必须有利于师范类专业的发展。比如现在很多师范院校中开设医学,我以为这是不合适的。
我个人以为,以师范类专业为核心的师范院校在中国至少还要存在一二十年。随着教师数量的逐渐增加,我们的核心任务将转变为如何提高“质”的问题。
杭州师范学院院长林正范:除了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外,我们要坚持把师范类学科作为重点专业来对待。有限的财力、物力将优先保证师范类学科的发展。这是师范院校与其他类别综合性大学的显著区别。与此同时,抓住机遇,发展社会急需的一些其他专业、学科。
现在的师范教育中出了一些问题,不在于学生的学历层次高低,而在于他们的教学技能,他们会不会教课?我们对研究的界定可能太狭窄了,大多数停留在理论学术方面,其实对实践、对操作技能的钻研也是研究,研究怎么教好学生。
从这个方面讲,我们目前培养的学生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小学的教育改革,他们对实践教育的了解还不够多。同样我们的老师对中小学一线的实践教育了解得也不够多。今后我们一方面要把握教育学科前沿,另一方面也要眼睛向下,看到中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