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毛概简答题笔记6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7年3月7日
内容导读:
116★简述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
答:(1)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中,明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服从于无产阶级总想领导,并服务手人民革命斗争和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工具。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在中央七大上,毛泽东对党领导的军队的宗旨作了高度概括:我们-这个军队“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这个宗旨是无产阶级军队区别于中国旧军队的根本标志。
(3)人民军队的宗旨是人民军队的一切行动准则。因此,它的任务,不仅要担负打仗的任务,同时还要担负做群众工作和开展生产建设的任务。即,它不仅是一支战斗队,同时又是一支工作队、生产队。
117★为什么说兵民是胜利之本?
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是人民战争的理论基石。毛泽东从中国国情出发,把人民战争建立于以农民为主体人民群众参加为基础的战略思想。特别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这是因为:
第一,民众是战争人力的资源,民为兵之源,兵无民不坚,建立优势的军队,民众是兵力的源泉。
第二,战争离不开物质基础,民众也是战争物力和财力的源泉;
第三,民心的向背,民众拥护和支持,是战争的精神力量,能够在战争的实践中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可以起到正规军起不到的作用。在战争中,人和物两个因素,人始终居于主导地位,而物居于被动地位,因为“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
第四,民众参加到战争中来,就可以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多方面斗争融为一体,武装斗争和非武装斗争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战争的整体威力。
所以,人民战争始终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
118★简述人民战争与革命根据地的关系。
答:(1)中国革命战争是以农民为主体、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人民战争,由此,进行人民战争必须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依托。
(2)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国革命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进行人民战争的革命军队,必须要有根据地作依托,才能保存自己、发展自己,才能有消灭和驱逐敌人的战略基地。
(3)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敌人的主要力量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革命力量在准备和积蓄力量的过程,主要在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因此,必须依靠人民群众,把落后的农村造就成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强大革命阵地,造就成夺取城市乃至全国政权的战略基地。
(4)没有农村革命根据地,人民战争就不可能有人力、物力资源,也不可能为人民战争的革命军队提供休整、补充和训练的场所,革命武装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切战略任务和战争目的都无法实现。
(5)因此,要进行人民战争就必须发动广大农民开展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建立强有力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使广大农民真心实意地、一心一意地拥护、支援和参加革命战争,为人民战争提供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