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自考新闻
正文
字体:

2007年1月自考真题-马哲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7年2月13日

内容导读: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取的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是( )
  A.唯物主义思想
  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

  2.世界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 )
  A.对于自然现象的基本观点
  B.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C.对于人生意义的独特见解
  D.对于社会问题的具体看法

  3.一切唯物主义都坚持( )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B.物质是运动的,运动形式具有多样性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

  4.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一切事物的最小单位,是堆砌宇宙大厦的“宇宙之砖”。这是一种( )
  A.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B.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5.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
  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6.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 )
  A.广延性
  B.持续性
  C.绝对性
  D.规律性

  7.从本质上说,意识是( )
  A.绝对精神的表现
  B.人脑的主观创造
  C.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8.《诗经》上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就是说,高的堤岸可以变为深谷,深谷也可以变成丘陵。这是一种( )
  A.朴素辩证法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相对主义观点

  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斗争性
  D.客观性

  10.在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顺序和形式

  11.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
  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2.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
  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

  13.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
  A.歌手演唱歌曲
  B.农民收割水稻
  C.球员参加比赛
  D.法官审理案件

  14.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
  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15.感觉、知觉、表象是( )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D.社会意识形态的三种形式

  16.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不同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
  A.直接性
  B.主观性
  C.摹写性
  D.抽象性

  17.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 )
  A.能够直立行走
  B.制造使用工具
  C.表达喜怒哀乐
  D.区分长幼尊卑

  18.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生产关系
  B.家庭关系
  C.政治关系
  D.思想关系

  19.生产力概念反映的是( )
  A.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人与生产工具之间的关系
  D.人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

  20.社会意识是( )
  A.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对政治状况的反映
  C.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D.人民群众愿望的表现

  21.区分不同类型的国家的根据是( )
  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B.民主的发展程度
  C.法制的健全程度
  D.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

  22.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
  A.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B.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23.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
  A.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生产力的性质
  B.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D.只有不断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力才能发展

  24.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 )
  A.根本动力
  B.直接动力
  C.最终动力
  D.唯一动力

  25.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
  A.人口过多和资源匮乏的矛盾
  B.先进生产力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C.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6.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 )
  A.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
  B.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
  C.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
  D.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27.从本质上说,科学既是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 )
  A.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
  B.改变人们思想观念的社会活动
  C.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实践活动
  D.改变客观世界的物质生产活动

  2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在于( )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道德属性
  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精神属性

  29.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 )
  A.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
  B.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C.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30.人的社会价值是指( )
  A.人的社会地位和威信
  B.人的社会职务和权力
  C.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
  D.人对社会提出的需求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