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SAT / AP / 高复新闻
正文
字体:

当代大学生求职心态成熟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7月17日

内容导读:

  一份对全国百所高校600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表明

  ■76%的受调查者认为找工作是必要的人生历练

  ■66.1%的受调查者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00元

  一份刚刚出炉的调查报告发现,在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紧迫的压力面前,广大应届毕业生表现出了超乎人们预料的积极心态,他们更多地从自身寻找问题,而不是怨天尤人。

  “截止到5月底,在接受调查的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这是今天上午,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骚宁在“200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学术报告会”上对我国目前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基本描述。

  今年,中国应届毕业大学生人数激增至413万,就业形势严峻。而该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呈现出成熟、健康的个体心理和对社会的稳定而积极的心态。他们对自我能力的评价、对求职过程中所遭遇的挫折的反应,以及对就业问题解决方法的思考,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反映出“求诸己”的传统心理。

  例如,64.09%的受调查大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要更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调整个人心态,而27.14%的大学生则以降低择业标准来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即使在经历了求职过程中的一些挫折后,也有高达76%的学生认为“找工作的过程是一次必要的人生历练,可以丰富人生经验并使自己更成熟”。

  调查者认为,这些都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积极心态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他们认为,大学生群体的这种积极心态是一种值得珍视的社会资源和精神资源,它将为国家在就业难问题上的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一个重要的“政策缓冲期”。同时,这些数据也对社会上一段时期以来将大学生的“妖魔化”进行了修正。

  破解就业难的若干误区

  由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课题组,今天在北京大学向社会发布了对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000多名2006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骚宁说,一直以来,社会各界谈就业难大多建立在直觉或以纯理论分析议论的基础之上,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希望这次研究能建立在真实、可信的事实材料和理性的客观分析的基石之上,以对大学生爱护、理解和宽容的心态提出了一系列独到而深刻的新见解,并破除人们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上存在的若干误区。

  团中央学校部部长周长奎指出:“我们不能让‘四有新人’没工作,就业难的问题一定要解决好,所以团的系统更应该拿出精力和时间为相关部门提供理论依据。”

  联合课题组于2006年4月成立,本研究采取在全国范围16所不同层次的大学发放问卷、对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进行访谈以及在新浪网上开展独家网络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诸多问题,特别是政策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考察和分析。

  据报告会上有关专家介绍,在人际关系之于大学生职业搜索行为的重要性,性别、地域和专业之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的影响以及大学生就业预期(特别是薪酬预期)等方面的调查结果与传统观点并不完全一致。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讳言人际关系网络之于用人环境的影响,但此次调查显示,人际关系网络仍是大学生进入就业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理想途径,有41.61%的学生认为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职途径。

  再如,依据大学所在地区,将参加此次调查的16所大学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4个区间。其中,东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62.43%,中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7.88%,西部地区高校“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1.73%,东北地区“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学生比例为43.39%。以天津工业大学(非“211工程”重点院校)、内蒙古大学(“211工程”重点院校)、宁夏大学(非“211工程”重点院校)的学生为例,截至5月中旬他们有就业意向(含“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比例分别为64.09%、40.50%和31.60%,其差距相当明显。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4个地区的就业状况呈梯状分布,表明大学生总体就业水平与大学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某种相关性。

  又如,在大学生就业预期(特别是薪酬预期)方面,研究发现,有六成以上(66.10%)的大学生将月收入定位在1000~2000元之间。但“零工资”的出现(占1.58%)却折射出大学生对个人发展机会的极度渴望,对个人能力和职业前途的复杂心态以及对就业窘境的无奈。

  从参加调查的应届毕业生不同专业的总体就业水平看,由高到低依次为农学(78.38%)、管理学(58.02%)和工学(55.44%),而医学(31.01%)、教育学(33.33%)和法学(37.85%)则相对较低。其中,在被视为冷门专业的哲学和历史学,学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分别达到40.35%和51.85%,而法学专业学生的总体就业水平低于人们的预期。这一结果与人们的一般认识有一定距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