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欧洲新闻
正文
字体:

留学漫谈:送孩子留学要慎重 耽误孩子得不偿失

来源:转载编辑:zhouj发布时间:2010年9月10日

内容导读: 留学是好事,可是过早地把这些生理、心理都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送出国是否合适?有人认为,孩子出去没人管,不会照顾自己,容易学坏;也有人认为,孩子越小,接受语言的能力就越强,还可以锻炼孩子自立的能力。 ——学网新闻频道

  花冤枉钱倒是其次,耽误孩子就太得不偿失了

  以往留学多是出去读大学、研究生,自费留学政策放开以后,出去读高中或预科并在国外考大学的越来越多。不仅如此,这几年,父母不惜一切代价、利用各种途径将孩子送出去读初中,念小学甚至上幼儿园的也大有人在。留学低龄化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半签证发给了中学生

  “我国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的数字根本无从统计,但从一些驻外使馆传来的数字看,高中和高中以下的小留学生越来越多是不争的事实。”记者在向教育部有关部门了解情况时,有关官员如此表示。

  翻开报纸,铺天盖地是留学的广告;每年,各国的教育展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对留学热潮推波助澜。4月20日,继一周前的英国教育展后,澳大利亚教育展也在京举行。在40多所参展院校中,除招收本专科以上学历的大学外,有1/3多是中学和语言学校,或招收初三毕业生过去读高中,或招收高中学生读大学预科。一个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几乎把每个展台都挤得水泄不通。

  澳大利亚驻华教育参赞万胤忠先生心情非常不错,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澳大利亚驻华使馆2001年共发放了11500多份留学签证,其中50%发给了高中生。他说,澳大利亚是除美国外,接收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而大学以下的小留学生,澳大利亚是最多的。他告诉记者,中学生留学是从1998年开始多起来的,而且是越来越多。

  除澳大利亚之外,中国也成为新西兰最大的国际学生来源地。英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爱尔兰等许多国家都可见中国小留学生的身影。教育出口已成为他们重要的产业,而中国是必争的一块新兴市场。

  中国留学生问题多

  近年来,从美国、日本、爱尔兰等国屡屡传出中国留学生、尤其是小留学生在外遇害、遭劫、受骗等消息,让人开始对他们放心不下。在采访中,教育部有关部门向我们提供了一份他们不久前收到的传真,是我国驻新西兰使馆教育处撰写的,题目是《送孩子出国留学要慎重》。这篇文章说,新西兰《自治报》4月2日头版刊登文章《关于亚洲学生堕胎的警示录》和《学习一个苦涩的教训》,警告亚洲家长送孩子到新西兰留学要慎重考虑。文章揭露了一个15岁的中国孩子在新西兰留学,遭到寄宿家庭虐待的事情。驻新使馆反映,目前中国学生中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有:交通安全问题、上课出勤率低,花钱如流水和相互攀比,也存在赌博、同居、堕胎、吸毒、卖淫和性病等问题。一些外国老师感叹,中国家长真勇敢,家里只有一个宝贝孩子,而在送孩子留学时,却敢于花那么多钱把他交给他们完全不认识、不了解的人,简直不可思议。

  国外学校良莠不齐

  “只要出去就好。”一些父母在送孩子出国这件大事上表现出的盲目性让人担心。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马玉娥说,有些父母没有对学校做充分的了解,结果把孩子送进了“克莱登中学”、“克莱登大学”,花了冤枉钱倒是其次,耽误了孩子就太得不偿失了。

  记者在展会上与澳大利亚学习集团的一名参展人员聊起来,她对记者说,澳大利亚的中学也良莠不齐。有不少私立中学是看中了中国小留学生这块市场而开办的。在这些中学,大部分都是中国孩子,老师在上面讲,下面说什么方言的都有。澳大利亚驻华教育参赞万胤忠先生对此直言不讳地说,这是家长的责任。家长不要只听中介公司的话,要实际研究学校的真实情况,为孩子选一个好学校非常关键。

  留学低龄化的思考

  是什么力量趋使我们的家长送孩子早早踏上异域求学之路?在采访中,许多家长说,“国外的教育比国内好”,‘镀了金’的文凭更有竞争力”,“不想在国内挤‘独木桥’。还有不少家长可能是出于一种从众心理,一个家长说:看着别人的孩子一个个都出去了,自己有这个经济能力,要是不把孩子送出去,就好像对不起孩子似的。

  留学是好事,可是过早地把这些生理、心理都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送出国是否合适?有人认为,孩子出去没人管,不会照顾自己,容易学坏;也有人认为,孩子越小,接受语言的能力就越强,还可以锻炼孩子自立的能力。

  教育部曾明文规定,禁止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出国,对高中阶段学生,教育部门也一直采取不鼓励的态度。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英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早、过小出去留学不是太好的选择。他说,未成年的孩子到国外学习,相当长时间生活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失去了父母的支持、监督与帮助,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孩子太小出去后,与父母的亲情会逐渐淡薄。这恐怕是父母最不愿看到的。专家们认为,中外教育各有千秋,是否出去留学,还是要看是否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不要把父母的意志强加在孩子头上。▲(李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