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MBA院校招揽美国教授 补充血液吸引生源
来源:转载编辑:xujz发布时间:2010年9月9日
内容导读:亚洲MBA院校招揽美国教授 补充血液吸引生源--学网新闻频道
过去5年来,很多有前途的美国学生选择在本土之外就读工商管理硕士(MBA),其中远走欧洲的顶级名校的尤为众多。但是近来,越来越多的人转而申请亚洲学校。对于他们中的许多人而言,这是与国内同学竞争国际职位时获得优势的一种手段。
亚洲的学校也开始更加积极的寻觅优秀生源。上海的中欧商学院(China Europe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chool)、香港科技大学以及印度商学院(Indian School of Business)最近联合组团到美国举办招生推介会。
同时,为吸引更多的优等生来此求学,亚洲的许多学校还把目光投向了美国的教师资源。这些学校大多凭借前景较好的研究项目招揽美国教授,以提升自身的研究生(论坛) 项目层次。
这一招对于美国的传统强校并不会构成太大威胁,但是对许多地区性的大学确实打击不小。据悉,在美国30所名牌商学院执教9个月的平均薪水是15.3万美元,而把所有学院包括在内的全职教授2009年的平均薪水约为11.1万美元。单从工资水平来说,亚洲学校要更有竞争力一些,同时,国际性的学校还能够提供丰厚的夏季研究经费和更完善或更便宜的健康保障体系。
据知情人士透露,一个博士新人在欧洲排名较高的私人商学院教学,可赚得约合12.5万美元的补偿金,并被纳入健康保险体系。同样档次的学校如果在亚洲,数额将变为9万美元,但提供住宿。
亚洲商学院的教育质量在补充新鲜血液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使其在美国学生中打出了知名度。同时,这一包含了中国等新兴市场在内的地域对于许多带有明确目标的学生来说颇具吸引力。格雷格 沃伦(Greg Whalen)拥有一家信息处理与咨询公司,目前已经是哥伦比亚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硕士。但他仍决定要到上海读一个MBA,因为他了解中国市场,意欲在亚洲开办医疗技术或营销方面的公司。
他说:“在中国的机会对我更有吸引力。”他认为去亚洲学什么是次要的问题,关键是使自己适合那里的商务氛围,并从在亚洲生意场上轻车熟路的教授们那里吸收营养。
由中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联合创办的中欧国际商学院早在1994年就打出了名头。据其校长丽迪亚普莱斯(Lydia Price)称,该学院在最近5年来的美国学员申请数量取得了跳跃性的增长。在2009年,一个班里约有8%的学生是美国人。
她说:“仅仅是MBA还不够,你需要成为一个中国的MBA。而中国并非绝对意义上的金矿,这里竞争激烈,市场发展也不完善,对顾客服务和质量要求较高。”
但是,许多有志于远赴亚洲求学的美国人大都目标明确,认为到未来的目标市场学习和生活大有裨益。虽然他们中也有人确定将回到美国就业,可一旦公司业务牵涉到亚洲市场,他们马上就能够学以致用,为今后的事业发展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