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欧洲新闻
正文
字体:

经验之谈:留学生如何战胜“文化休克”

来源:转载编辑:zhouj发布时间:2010年9月8日

内容导读:海外学子要正确认识“文化休克”现象,它不是一种疾病,是主观心理的反应,是东西方文化间的认识观和价值观差异在瞬间冲撞下产生的一种短期效应,因此要正确的看待。更重要的是要跨越这种现象,不要因为产生“文化休克”反应,就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因此遭遇“文化休克”的学生与其选择后退,不如选择克服,这样才能成长,达到自己的出国目的。——学网新闻频道
  吃过午饭后刚走进办公室,同事告诉我有个女孩找我。回头望去,看见一个穿着朴素,梳着短发的女孩坐在沙发上也正看着我,我向她微笑了一下,她猜出了我,礼貌的回笑并站起来与我打招呼:韩老师,很冒昧的打扰你,可否耽误你一会时间,向你请教几个关于留学的问题?我看了一下时间,离下午开会还有一段时间,就把她带进了办公室。

  她大学毕业后进入银行工作,后来男朋友技术移民出了国,她不顾全家人反对,辞去了很多人挤破脑袋都想进的单位,毅然决定随男朋友去国外。随后就开始了魔鬼式的英语训练,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通过了托福考试,顺利的来到国外。可到了国外才知道,她在国内苦学的英语根本用不上,她不敢独自一人去银行、去商场,尝试了几次都是以失败告终。每天她都在家练习口语,有时连做饭都不忘背几句日常用语,可是不知为什么一见到外国人就紧张,张不开嘴,说不出话,总是憋的满脸通红,最后以一句Excuse结束对话匆匆离开。

  她在国外已经住了一年有余,语言能力一直没有提高。日常生活的琐碎之事仍然是男朋友去办理,找份说的过去的工作更是别提,为此经常和男友争吵。男友指责她懦弱,严重的伤害了她的自尊心。她本来相信凭她之前的知识积累和工作能力,一定能在美国闯出一片天地,可是如今,她很讨厌这个生活环境,讨厌周围的人,更讨厌自己,一气之下回了国。

  她来找我的目的就是想让我给些建议,怎么能尽快把语言练好,适应国外的生活,不仅因为珍惜这段感情,更因为不甘心。

  她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学生去国外生活学习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学生刚到国外开始都很新奇和激动,后来会发现国外太多方面与自己存在着差异,其实这是典型的“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CulturalShock)是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Oberg)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

  记得我当年刚到国外的那段时间,也有过这种现象,后来自己慢慢的调整才适应了那里的一切。在这里想给即将出国的学生说几点关于克服“文化休克”的经验,希望学子们在异国收获多多,能为未来留学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

  首先在出国前,要详细了解留学国家的衣食住行、风土人情等信息,这些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提前了解有助于减小心理落差,尽早的适应国外生活环境;其次是到国外之后与人交流一定要有主动性,不要害怕自己说错。外国人听我们说不流利的英文就如同我们听外国人说不流利的中文一样,不会被看不起,只有经常与人交流,胆子才会变大,口语才能提高;再次是要有良好的心态。当遭遇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不要产生消极情绪,要学会自我调节,学会慢慢的适应环境。

  海外学子要正确认识“文化休克”现象,它不是一种疾病,是主观心理的反应,是东西方文化间的认识观和价值观差异在瞬间冲撞下产生的一种短期效应,因此要正确的看待。更重要的是要跨越这种现象,不要因为产生“文化休克”反应,就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因此遭遇“文化休克”的学生与其选择后退,不如选择克服,这样才能成长,达到自己的出国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