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音乐新闻
正文
字体:

中学音乐教育多元化的开发

来源:转载编辑:zhailiting发布时间:2010年9月6日

内容导读:音乐教育是21世纪中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学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文化修养、创造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完善人格的形成,其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学网新闻频道

  音乐教育是21世纪中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学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文化修养、创造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及完善人格的形成,其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早在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加登纳教授就提出了“多元智能论”,对现代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倡导的教学理念是“尊重人的多样性”,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这就强调教育应提倡学生的个性及其综合素质培养,从而启迪了音乐教育逐渐向多元化、综合化、全面化发展的方向。

  现今,世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已经成为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主流。国际音乐教育学会在《促进全球音乐教育信仰宣言》中指出:“全世界音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促进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的文化之间学习的机会……任何音乐教育体系都在接受由多种文化形成的音乐世界存在的事实,以及对其学习和理解的价值,并把这一观念作为音乐教育的新的起点。”因此,音乐教育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一、音乐教育中文化的多样性体现

  1.音乐与多种文化密切联系,并体现出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音乐与文学听到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就不禁使人想起张若虚的那首名诗《春江花月夜》,其意境缥缈,二者可谓相得益彰。

  2.音乐与舞蹈、美术等其他艺术相辅相成。以舞蹈《千手观音》为例,它的创造源于敦煌壁画,体现了我国佛教文化的精神;其音乐具有我国古代宗教音乐的鲜明特色;聋哑演员的表演生动而具有震撼性,展现了协作和谐、富于生命力的人文精神。

  3.音乐与建筑人们常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二者虽不同但确有共同的规律可循,它们都结构严密、风格突出、讲究比例、构思精巧。建筑如同音乐,有主体(如主楼)、有插部(如庭院)、有连接部(如走廊)、有旋律(如线条)、有装饰、有重复……二者在结构内容上讲究匀称平衡、对比呼应、协调和谐的关系,通过合理的数的关系和严密的逻辑来表现人类的情感和审美观。

  4.音乐与体育体育中艺术体操、花样滑冰等项目都与音乐密不可分。如申雪和赵宏博的双人滑,就曾选用《图兰朵》、《宋氏王朝》、《胡桃夹子》等名曲,使之完美地融合在他们的表演中,具有视听双重的审美效果。

  5.音乐与影视在陈凯歌的电影《和你在一起》中多次出现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特别是影片最后,当男孩奔向火车站为其养父激情演奏这首协奏曲时,不仅将电影推向了高潮,也使学生的心灵感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在音乐中体验到亲情的可贵。

  6.音乐与心理健康的开发。主要表现在:演唱(奏)——丰富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合理倾诉、宣泄;音乐欣赏——缓解疲劳、放松心情;音乐表演——表现自我、培养自信;合唱合奏——培养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同时,音乐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十分有利。一般来说,旋律优美、节奏平缓、音响和谐的音乐,可使人产生轻松、愉悦的感觉,起到镇静、催眠的作用;音调明朗,旋律流畅、节奏明快、气势激昂的音乐,能使人产生激奋、乐观向上的感觉,起到舒心活血的功效。

  音乐文化可以说伴随在每个人的周围。我们熟悉的《太阳岛上》使哈尔滨的一个千余公顷的小岛名扬四海;厦门《鼓浪屿之波》曲谱被镌刻在花岗岩上,与碧海相依,成为绮丽的文化景观,其优美的旋律更使人陶醉其中。音乐中还有很多描写自然风情的作品,如古琴曲《高山流水》、盛礼洪的交响曲《海之歌》等,以音乐的形式展示了自然文化的丰富内涵。

 

  二、音乐教育中多元化发展的探索

  中学音乐教育是多样性的,其实施途径也是多元化的。在实践中,可体现“课堂教学一艺术活动一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教育模式。

  (一)音乐教学中的多元化发展

  1.多元化教学目标的设计

  音乐教育家埃里特认为“音乐是一种多样化的艺术一社会一文化实践”。因此音乐教学的目标必然是多元化的。在音乐教学中,不仅有音乐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还有情感、思维、创造力、人际交往、自我展现等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在教学设计上,开发多种音乐课题、融人多元音乐文化,提供发展多种能力的空间,使教学朝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向发展,向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转变。
  2.音乐教学内容的拓宽

  从教学的内容上看,音乐教学正趋向多元化发展,体现多角度的综合文化性。现代音乐教学的内容涉及各个方面,表现为:

  (1)音乐与各领域密切联系。音乐教学中涉及文学、历史、绘画、舞蹈i影视、建筑等,强调以音乐为载体的综合艺术体现。如欣赏小提琴曲《思乡曲》时,配以台湾作家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更会勾起无限的思乡情愫。

  (2)音乐与民族相融合。音乐的发展离不开民族的文化土壤,这种音乐本身就蕴涵丰富的文化。如欣赏京剧,就涉及京剧行当、脸谱、唱腔等民间艺术内容;欣赏《阿细跳月》,就会联系到彝族的风俗、节日、传说等。音乐教育也传播了民族文化传统,如歌曲《满江红》是根据岳飞的同名诗创作而成的,渗透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

  (3)音乐与本地域特色相结合。根据本地文化特色,开发本土音乐的教学内容。如通过《黑土音乐文化》的课堂,将东北民歌一秧歌一东北二人转一龙江剧串联起来,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北方音乐文化,并通过秧歌舞的表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可见,开发课程资源,应以多元的视角审视教学。现代社会生活中,伴随着大量音乐现象,诸如礼仪音乐(节日、队列、婚丧等)、实用音乐(广告、健身、医疗等)、背景音乐(餐饮、影视等)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在具体教学设计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人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

  3.多样教学形式的探索

  从教学的形式上看,音乐教育应采用多样化、开放式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首先,音乐教学可从课内移到课外。在音乐学习中,可以让学生搜集课堂以外的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如:请你介绍贝多芬),也可把教学活动拓展到课外进行(如:寻找春天的声音)等,并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音乐语汇表现自己生活中体验到的音乐。其次,音乐教学可从本学科扩展为跨学科。中学课程中的语文、历史、美术、体育等都与音乐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如:音乐与体育结合突出韵律感;与美术结合使音乐更形象;与语文中的诗词、戏剧相配合可丰富音乐文化等。实践证明,中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保持开放的态度。

  多样的教学还主要体现多元教学方法的开发。现今,音乐教学方法不再单一,可开展启发式、讨论式、竞赛式、创编式等多种教学形式。以运用比较式教学来辨析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为例,通过听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两种版本(一种是民歌演唱,另一种是摇滚风格),使学生自己来感受它们的不同,并通过讨论或辩论的方式来加以分析,使学生开阔了想象的空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学习音乐节奏,可欣赏具有鲜活节奏特征的踢踏舞,并鼓励学生模仿甚至即兴表演。此外,还可采用小组学习法、学生执教法、班级音乐会等多样而新颖的形式,加强学生的创造力、思维能力等。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学生的想像力相当丰富,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加以创造。如我启发学生根据熟悉的旋律创编歌曲,唱唱我们的家乡,马上就有学生举手,唱到:“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哈尔滨就是我故乡,雪里出生。冰里成长……”多样的音乐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及创造的空间。因此,在现今的音乐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的多元教学形式将更好地发挥音乐促进素质教育的作用。当然,多样的教学形式也应注意和教学内容自然地结合起来。

  4.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教学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新课标指出:“在体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下,以音乐课程价值和基本目标的实现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综合评价机制。”这就与我们以往所谓的“成绩考核”有着很大的区别。多元的音乐评价强调从多维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体现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积极关注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信心及创造能力的开发状况。音乐教学的评价既要包括学生的基本音乐知识的掌握,更应重视音乐文化修养、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还要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对本课程的挖掘、建设和发展进行多角度的评价。

  (二)校园艺术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校园艺术文化是音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展现审美教育特性。建立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校园是打造音乐教育多元化的重要阵地。艺术选修课的开设(如声乐、舞蹈),为音乐教育的拓展开辟了崭新的平台。学校艺术社团的开展(如合唱队、音乐剧社),丰富了音乐教育的范围。学校艺术比赛和活动(如校园卡拉OK比赛、艺术节),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而校园辅助音乐设施的开发,将有利于音乐教育的全面推进。如建立“音乐网络图书馆”,将音乐的文字、音像资料按照类别划分,形成校园音乐文化库,可为爱好音乐的学生提供良好的音乐信息环境。此外,校园音乐是对校园生活、校园文化的一种映射,如我校开展“校园歌曲大家唱”活动,挖掘出很多优秀的校园歌曲,有选曲填词的改编作品,如《我爱我班》;还出现了原创校园歌曲,如《我的五班,我的爱》。音乐教育具有人文属性。在校园艺术活动中,通过有意识地音乐教育渗透,可提高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如在排练合唱时,使学生明确自己声部所处的地位、声部进入与退出的时间、力度的把握、音色的调节……只有各自把握好自己的分寸,才能共同创造出美好的合唱效果。

  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乐以辅德、乐以益智、乐以促体、乐以怡情,在校园文化的美感熏染下,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潜能的开发和身心健康发展。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就是凭借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内容来进行审美知识、审美情趣、审美鉴赏和审美能力的教育,以美辐射,将音乐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中去,从而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人格塑造。此外,校园文化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音乐教育与这一精神的树立与存在有着相辅相成的联系。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丰富感情、高尚情操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历史、对社会的理性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新闻来源: 中国音乐教育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