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美术 / 书法新闻
正文
字体:

三湾风起枫叶红

来源:转载编辑:zhailiting发布时间:2010年8月26日

内容导读:近几年,永新以一套硬措施,使文化走向大众化;以硬招牌的引领扩大永新文化的知名度;以创新发展思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软实力”,理念超前,手法翻新,生动体现了“软”和“硬”的辩证法。----学网新闻频道


 

  ——永新文化产业发展“软”和“硬”辩证法

  8月18日晚,永新县文明礼仪形象大使展示大赛落下帷幕,130多名选手经过几天激烈的角逐,6名选手脱颖而出成为形象大使。此次活动,采用“市场介入、企业冠名”的运作模式,为永新文化产业发展添上了精彩一笔。

  如今,漫步在永新县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烙下的印记:红红火火的群众广泛参与的广场健身操、特色鲜明的街道千米书法灯箱、循环播放县歌和《永新传奇传说》电视专题片的大屏幕……近几年,永新以一套硬措施,使文化走向大众化;以硬招牌的引领扩大永新文化的知名度;以创新发展思路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软实力”,理念超前,手法翻新,生动体现了“软”和“硬”的辩证法。

 

  硬措施:提升文化软实力

  “前些年永新的文化工作还纯粹是‘单兵作战’,如今已呈现出‘联合舰队’的模样了,大文化格局已见端倪。”该县一位文化部门的退休干部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形容永新文化建设的大发展。那么,一个经济综合实力一般的山区县,是怎样让文化产业工作蒸蒸日上呢?

  永新给出的答案干脆利落,就是转换机制。过去群众文化工作主要靠政府,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开展。面对类似问题,该县准确把握文化的产业属性,不失时机地提出了“经营文化”的新理念,将群众文化发展主靠政府转到市场运作上来,允许引资进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品的创作和文艺团体的转制改造,扶持民间艺人组建“红土情”、“稻花香”等10多个有影响力的股份制剧团和100多个农民业余文艺团体。同时,依托三湾公园演艺广场、中心广场等公共文化设施,采取市场运作模式,打造出了“激情广场”、“欢乐永新”、“红舞飞歌”三大广场文化品牌。三大品牌的成功“上市”,加上去年成立的全省首家红歌舞协会,带来的最大效益就是越来越多的商家通过“文企”联姻,既做了广告宣传,又增加了知名度,像特色各异的晚会每年就有160多场,创造经济效益100余万元。

  文化市场的大繁荣,丰富了广告形式,搅活了文化市场,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在走在街上随处可见“新大地”、“绿叶”、“丽达”等文化广告公司的招牌,在北街也逐渐形成了文化用品一条街,市场火暴。值得一提的是,文化的发展大大提升了旅游业的附加值,“从三湾上井冈,走胜利之路”已成为永新旅游业强劲的文化广告,造就了以三湾为龙头,红色为主题,囊括了三湾改编旧址、贺子珍故乡黄竹岭、龙源口大捷旧址等红色景区的旅游品牌,每年游客量呈两位数增长。

 

  硬招牌:彰显文化软实力

  永新继去年参加“暖砚存墨,敬字惜纸”上海首届国际青少年汉字艺术交流展后,今年又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由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主办的“我的家乡欢迎您——文化扶贫暨中国百县文化创意产业首批推介会”活动。两年间,作为书法之乡的永新,书法作品频频在上海、北京等大都市亮相,也成为永新对外展示的硬招牌。

  “没想到,永新区位这么偏,经济这么薄弱,居然把文化产业搞得这么红火。”今年4月以来,先后来到永新的全国作家协会、全国美术家协会、全国摄影家协会采风团成员见闻永新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都不约而同地道出了这么一句话。这也是永新用硬招牌彰显文化软实力的一个生动写照。

  2000年被文化部评为全国书法之乡的永新,在2008年的重评中又再次获此殊荣。如何打响这块“招牌”,成为永新人思考的问题。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书法的培养也是如此。书法宣传长廊、书法艺术之窗、千米书法灯箱长廊、书法网站等载体的出现既夯实了群众基础,又形成了推介和交易平台,引导书法作品向产业化延伸,如尹承志、左奇、龙友等本地知名书画家的作品市场价都达到了每幅千元以上。同时各种书法培训班的开班,既带动了培训业的发展,又不断把书法艺术向学校和农村多方位拓展,营造良好的群众性书法艺术氛围,每年书法行业收入逾100万元。如今,永新已拥有国家级书协会员6名、省级书协会员29名、书法业余爱好者3500多名。

  永新的民俗文化也是一块“金”字招牌,形成了以非遗为龙头、精品创作为根本的格局。《贺子珍和她的兄妹》、《红飘带》等10多部作品在全国出版发行;前不久,永新小鼓又第二次荣获全国群星奖;《永新盾牌舞》成功入选上海世博会文艺踩街表演节目……该县积极落实文物保护“五纳入”,深入挖掘各项文化遗产,积极推进文物的保护和利用。目前,该县已拥有国保文物单位9个、省保文物单位4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个,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两个;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硬道理:诠释文化软实力

  是墨守成规还是积极进取?“慢进也是退”的理念时刻在永新人心中萦绕。只有不断发展,才是保持文化软实力长久不衰的“绝招”。

  近日,永新县来了一位国家扶贫开发协会的客人,他此行的目地就是来商谈书法作品去日本东京展览,这已经是该县今年文化工作安排上的第10件事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永新的县名正是来源于这句传世格言,所以,永新人深知内容创新是文化创新的核心,也是文化发展的根本。一系列的工作“菜单”说明了一切:《永新风骨》情景剧通过舞台的形式,以故事为构造,将永新人的忠、勇、信、义展示给观众,被人称作“印象永新”;“永新论坛”则是通过访谈或演讲的形式,邀请部分永新名人讲家乡的人文故事;书法作品进宾招、书画挂历印制将更大程度把书法推向产业化;正在筹措的《贺子珍》拍摄,也将进一步带动更多的永新文化人走向影视产业的开发……

  去年,永新适时成立了文化产业办公室,调研文化产业市场现状,制定文化产业市场发展规模,文化市场布局逐步从县城向乡镇延伸,经营项目日趋多样化和现代化,形成了以歌舞娱乐、演艺、音响、出版物、互联网上网服务、印刷业、经营性体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市场体系。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文化经营单位91家,文化市场从业人员达2100多人,每年直接为国家上缴税收1000余万元。同时,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蝴蝶”效应,以永新名人许和子命名的“和子四珍”、以红色品牌三湾命名的“三湾牌”大米等农产品,因为附带的文化内涵,刚注册就引来了商家纷至沓来洽谈业务,经济收入1000余万元,尤其是“和子四珍”还远销东南亚、美国等海外市场。

  华 然 本报记者 熊伟明

 

(本文来源:大江网-江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