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时代所需。为了适应新的社会需求,我国的教育界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着一次教育改革。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阐述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入手,分析当前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解决对策。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交往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人需要音乐,培养人的教育业同样需要音乐。音乐教育作为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能促进小学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而音乐教育存在的理由已经不是因为要学习更多的知识,而是要发展并锻炼出一种人类的重要品质,挖掘那种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创作艺术与音乐的潜力。
一、小学音乐教学原则
(一)兴趣原则
对于年龄尚小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感知外界事物,往往只注重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所以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地注重少儿的学习兴趣,向学生多展露直觉化、表象化的新奇、有趣的乐曲与律动,这样才能使小学生产生较大的兴趣,从而内在地激发学生产生积极了解音乐和感受音乐的需要与动力。
(二)实践原则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其中,不仅包括小学生们自身的实践参与过程,还包括教学者本人的参与过程。对于音乐审美而言,简单地欣赏与自身投入到一定程度的创作实践当中去得到感悟必然不属于同一层次,学生将在全身心投入的活动中切身感受到艺术带来的冲击力。除了音乐教育以外,现代教育学表明,儿童们多能在集体活动中自然而然地锻炼其协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从某种意义上,对于小学生人格的成长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创造原则
凡是智力正常的儿童人人具有创造潜能,在支持的环境与适合的教育条件下,这种潜能就会转化为自我实现水平的创造力。而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生命力,也是艺术教育中的巨大促进力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体现与其音乐实践过程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在音乐课上,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创造性人格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一)注重教学外在表现,忽视音乐审美体验
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外在表现,简单理解课程标准理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片面的理解成了教学中首要注重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固然没错,但目前的现状是过于注重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导致表面上一节热热闹闹的课,结束后学生却不记得学了哪些知识。
并且教师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多用文字语言表述音乐情感,忽视了音乐要素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即以语言代替音乐,没有很好地体现音乐的本体功能和学科特性,造成课堂活动既没有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没有学到欣赏音乐的方法。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是由音响通过听觉,使听者产生联想、表象、想象等心理活动的过程,绝非确定性很强的文字语言所可以表达的。
(二)师资力量需要加强,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发现许多教师的文化底子薄弱,知识面狭窄,对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知之甚少,知识储备不足,知识结构不够完善,使得许多教师面对新教材感到面对新教材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短短几天的新课程培训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和困难。并且教师们由于长期没有出去学习交流的机会,再加上有的学校甚至连音乐类书籍和刊物都不订购,造成教师信息闭塞。
音乐教师科研意识也薄弱,对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把音乐教学研究当成是一种额外负担。有的教师们写论文的目的很明确:为了评职或是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专门研究某一课题的教师几乎没有。
(三)未能正确地使用好音乐教材
新课程对广大音乐教师提出诸多的期待和挑战。教材已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不能简单的使用教材。新教材的弹性很大,给学生可拓展的空间很多,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研究、选择最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和方法。并且某些优秀的音乐欣赏内容离小学生生活距离太遥远,给人感觉太深奥,难以引起学生直接的情感共鸣。
三、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一)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音乐教育首先是教学方式的转变,它要求我们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的外在认识,而要深层挖掘其内涵和精神实质,做到透彻领悟真谛,才能发挥其指导功效。在欣赏教学中除了语言表述之外,教师还应注意音乐要素的作用,提高小学生作为审美主体的艺术修养。具体实施中,音乐教师可采用比如:课堂教学中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与学生兴趣爱好及其音乐经验联系密切的引导小学生认真学习;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外音乐活动和举办各类音乐比赛,使学生的特殊才能和专长被及时发现、挖掘,并得到正确的培养。
(二)提高教师素质,切实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校领导要重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教师的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学习,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及时帮助教师把新理念贯穿到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切实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最终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它要求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坚持不懈地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更新音乐知识,扩大自己的艺术视野,丰富文化底蕴,完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它要求我们提高科研能力,把教学研究当成自己的内在需要,用理论来引领实践,不但可以充实教师自身的理论基础,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且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三)灵活运用、处理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情激情
新教材给了教师一个大体的方向和路标,它的内容可以根据自身的理解和实际情况加以取舍,不完全受教材的束缚。音乐教师科研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不必一味追求教学进度,可针对自己的学生缺些什么,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不要被教材牵着鼻子走。
并且还可以利用小学生喜爱流行音乐的这种心态积极而适当地引导他们学习和体验音乐,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学会辨别、学习、接受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所以需要我们音乐教师相对的留出课时,提供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选择适当的优秀作品进行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全局的重大改革,小学音乐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也正在经历着这场前所未有的改革。所以需要我们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加速改变教学观念,大胆进行全新的尝试,这样才能创建新的音乐课程教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