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作文慎用“新文体” “禁用网络语言”并非一杆打死
来源:转载编辑:正版盈盈发布时间:2011年9月13日
内容导读:在2011年上海高考前夕传出了对网络语言“格杀勿论”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议,对此,有关负责人澄清:“禁用网络用语”的新闻报道存在媒体误解的成分。
专家方:网络用语和作文“和谐相处”,就OK!
辩证地看待,不应一棍子打死
黄浦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主任陈兆施曾多次参加中考语文阅卷,他在谈到“网络用语是否可以出现在作文中”时说,对待这个问题没必要“一棍子打死”,硬性规定可以或不可以都不适宜,应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语言是一直在变化的,而不是永恒、固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会逐步吸纳一些新词,进而被大众接受、熟知和广泛使用,或被纳入书面语中。所以一味地说网络词汇不能出现在作文中肯定是不正确,或肯定要扣分都是片面的。
而且我们常说语文的外沿就是生活的外沿,写作就是记录自己日常的所见、所闻和所悟,生活中出现的有意义的人和事都不应排斥在作文之外。网络如今已渗透进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硬性规定不能将网络用语写进作文中,不是与写作的意义背道而驰了吗?一些不错的网络用语还有可能会充实和丰满人物形象,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增加了生活气息和可读性,这就该给予充分肯定。
当然,陈兆施也指出,我们也要看到有些学生用到的网络词汇并不为人所熟悉,且存在大量堆砌的现象,给读者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这是不提倡的,所以如何将网络用语和作文两者“和谐相处”是学生在写作时需要解决的问题。
警惕那些不成熟的网络用语
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指出,有些网络词汇有它自己的生命力,且带有幽默和机智的“味道”,已经被大家广为接受,进入了常规的语文体系中;有些网络用语却可能还不成熟,并不为大家熟知。但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他还是建议,在正规的作文中,学生还是不将网络语言写进作文为宜。如果要用的话,也要分清哪些是大家都熟悉可以入文的,哪些是不适宜入文。
正式作文中有“风险”少用为妙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向明中学老师白扬说,从平时学生的作文来看,使用网络语言的学生还是在少数,他们也知道这么做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有时老师发现学生在写作中有乱用网络词汇的现象时,也会向他们指出,而学生一般也会接受并改进,毕竟大家还是担心在考试中丢分的。而在日常学生的聊天中,使用网语的现象较多,同时老师在课堂上也会用一些当下较流行的网语活跃课堂气氛,这种方法的效果也是不错的。
白扬建议,在平时的随笔中,学生可以适当使用网络词汇来为自己的随笔“增色”,但是在一些比较正式的考试作文中,学生还是“少用为妙”,过多的使用可能会让阅卷老师留下文章不规范和正规的印象,从而最终影响文章的分数。
为了时髦而使用网络用语不可取
格致初级中学语文教师梁颖说,初中生的作文中也有用到网络用语的现象,但是由于他们年纪较小,所以还没有能力将各种“体”写进文章中,毕竟这是需要一定语文功底的。
梁颖认为,在正式考试中,一篇作文如果过多地出现网络用语,会给最后的评分带来一定的影响,这点是学生们需要牢记的;而如果在他们的一些随笔、日记或者周记中用到部分网语,那是无伤大雅的。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网络词汇就一定不可以出现在正式作文中,现在的一些网络热词是很有生命力的,如“给力”等,被主流媒体相继用在新闻报道中,可以说这些词汇可能已成为词典中的词条,被广泛接受了。因此如果个别网络词汇贴近文意,又是为大家所知道和接受的,在作文中适当使用可能还会产生“妙笔生花”的效果,为文章增色。
梁颖的建议是:不要为了时髦而时髦,即不要因为“赶时髦”而将那些其实与文章整体立意并无多大关系的网络用语用进文中,这样的堆砌会给阅卷老师一种“生硬”的感觉,也影响了作文分数的高低。她还提醒学生,平时的作文一般都是为考试而准备或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所以学生也要认真对待,不要把平时的写作不当回事或写得太随意。
[阅卷专家说法]
高考作文“禁用说”和“格杀勿论说”都不准确
在2011年高考前,曾有媒体传出了这样的消息:“给力”、“神马”、“有木有”等这些网络语言一旦进入高考作文,将会以错别字扣分。
对此,上海高考语文阅卷组负责人周宏曾出面“辟谣”称:无论是从语言发展规律,还是从时代发展的角度谈,高考作文中出现网络词语都不应该“格杀勿论”。尤其是一些已经广为流传并经过主流媒体使用的词汇,如“给力”等,不应判为错别字。
周宏进一步指出,对于网络用语是否适宜出现在作文中,我们一贯的态度是要慎重对待。作为考生应谨慎选择是否使用网络用语;同时,由于语言是持续发展的,语文老师也会尊重这个发展规律,慎重对待作文中出现网络用语的现象。
由此可见,学生们在作文中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大家都较熟悉的网络语言,以此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可读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能滥用,如果整篇文章都充斥着网络术语,可能会让阅卷老师留下文章不规范的印象。同时,使用这些网络词汇或句式时,考生仍会冒一点风险,如果遇到阅卷老师对此不理解,导致的结果很可能被认为是错别字。而一些比较生僻的表达方式,尤其是在网络聊天中好玩的用词,在老师可能理解偏差的情况下,也可能会被当作错别字或错词,因此考生们在考试时需要慎用网络语言。而对于教师来说,在平时规范的语文教学中,还是应该坚持提倡学生们用规范的文体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