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文章,开头就提出中心论点的有()
A.《谏逐客书》
B.《答李翊书》
C.《答司马谏议书》
D.《论毅力》
E.《五代史伶官传序》
22.下列《“今”》中的论据,通过类比法来证明论点的有()
A.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波澜声响向永远传播
B.屈原的《离骚》,永远使人人感泣
C.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呼应于永远的时间与空间
D.宇宙大化,刻刻流转,绝不停留
E.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
23.《郑伯克段于鄢》中,共叔段的性格特征有()
A.工于心计
B.偏狭昏愦
C.阴险狠毒
D.愚昧无知
E.贪婪狂妄
24.《炉中煤》中所运用的抒情写意方法有()
A.托物言志
B.借比喻抒情
C.借典故抒情
D.借拟人手法抒情
E.象征寄托
25.《苦恼》中具体描写的情节内容有()
A.贵族军人不听姚纳诉说内心苦恼
B.寻欢青年不听姚纳诉说内心苦恼
C.青年车夫不听姚纳诉说内心苦恼
D.姚纳回忆丧失爱子时的内心苦恼
E.姚纳向小马倾诉自己内心的苦恼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
27.有志于古者希矣--希:
28.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泣孤舟之嫠妇:
29.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冀:
30.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惊:
31.行十余里,广佯死--佯:
32.当二公之初守也,宁能知人之卒不救,弃城而逆遁--逆:
33.若甚怜焉,而卒以祸--卒:
34.倘能疾首蹙额而憎恶中国,我敢诚意地捧献我的感谢--疾:
35.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殆: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阅读《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一段文字: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请回答:
A.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B.这里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C.写出其中的两个对偶句。
37.阅读汉乐府《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请回答:
A.这首诗中所写景象有何共同特点?
B.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何表现作用?
C.本诗的抒情风格如何?
38.阅读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一段: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请回答:
A.这段唱词表现了莺莺怎样的心情?
B.前四句与后两句抒情手法有何异同?
C.“霜林醉”中包含怎样的喻意?
39.阅读《宝玉挨打》中的一段文字:
“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有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带赤,低头不语了。……因心中暗暗想道:“……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老爷也欢喜了,也不能吃这样亏。”
请回答:
A.这里的说话人是谁?是对谁说的?
B.“早听人一句话”、“在外头大事上做工夫”同指什么事?这说明说话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C.这里运用了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
40.阅读散文诗《钱江夜潮》的一段描写:
蓦地,脚底响起雷霆,一万头猛狮跳到身边,咆哮惊天,翻滚动地,疑在影中,恍如梦中。正当我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之时,巨大的潮涌已从眼前掠过。留下一江碎银,满耳喧响。
请回答:
A.这里描写的钱江夜潮有什么特征?作者有什么感受?
B.“雷霆”、“猛狮”、“碎银”分别喻指什么?
C.诗中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五:作文(30分)
41.请以《触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不得写成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