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SAT / AP / 高复新闻
正文
字体:

考生、高校视野中的复旦交大选拔方式改革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4月12日

内容导读:

  两校招生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两校共同录取的学生并不多,说明各校还是有各自鲜明的选拔标准。他们认为,自主招生突显了高校不同的择才方式和标准,实现了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理念上的对接,从而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校园里得到最好的培养,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中学:坚定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表示,当代大学生最缺失的是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自主招生改革一个重要的信号在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印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高校的选拔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社会的教育模式向重视学生全面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转变。”

  “这次自主招生可以说是中学素质教育的‘助推器’。”华东师大二附中校长何晓文认为,中学必须坚定素质教育方向不动摇。该校共有57名学生在这次自主招生中脱颖而出,“他们都是基础知识宽厚、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面试涉及面非常广,不是靠平日里的题海战术能够应对的。”

  高校的选拔方式对于中学教育具有导向作用,不少中学校长表达了这样的看法,一流大学的选拔标准是看综合素质,学校以前坚持的社团活动、志愿者活动、研究型学习都要继续开展下去,而且力度更要加大。

  建议:降低门槛完善面试

  “这次考试是考学生,更是考高校。”印杰认为,自主招生给高校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制定更科学的程序和方式,从而真正考察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两所高校的招生负责人都表示,将认真研究学生的材料,研究学生被专家选中的原因,以便将来完善自主招生。

  张舟逸特别提出,“有的学生并不擅长即兴面试的方式,能否在即兴面试的同时,提供一两个题目让学生稍做准备再进行回答。”华东师大二附中的濮一伟觉得冬令营选拔和自主招生有重复的地方,他建议进行适当结合。被复旦大学录取的另一名华东师大二附中学生黄佚则希望海选门槛能再降低些,让更多学生有资格进入名校的自主选拔录取。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