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音乐新闻
正文
字体:

孩子练琴,琴凳谁搬?

来源:转载编辑:zhailiting发布时间:2010年8月24日

内容导读:孩子练琴,琴凳谁搬?日前,著名指挥家曹鹏对这个问题的观察,让人思量。香港孩子在排练场的安静守序,表现出一份对演出的敬畏;主动刻苦投入训练,则表现出内心对音乐的热爱。而上海的孩子,排练前无序散漫,无所谓,让家长包办帮忙,则显得比较“被动”。----学网新闻频道

  孩子练琴,琴凳谁搬?日前,著名指挥家曹鹏对这个问题的观察,让人思量。

  曹鹏透露,他日前赴香港交流时发现,当地的学生交响乐团,排练时无人迟到;进排练厅,无论男女,全部自己搬放好琴凳并开始练琴;排练结束后,全体学生自发起立,报以热烈的掌声。而在上海,不少学生的演奏技能水平不低,但排练时,父母“鞍前马后”服务,背乐器、搬琴凳,一手包办;部分孩子到了排练场,或玩闹,或背英语单词。他站上指挥台后,第一件事是“整肃纪律”。

  对比中,折射出不少理念差异。香港孩子在排练场的安静守序,表现出一份对演出的敬畏;主动刻苦投入训练,则表现出内心对音乐的热爱。而上海的孩子,排练前无序散漫,无所谓,让家长包办帮忙,则显得比较“被动”。

  有序无序,主动被动,表面现象下其实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在上海,尽管孩子抱怨课业负担重,但不少家长还愿意送孩子学乐器,一方面为了陶冶情操,更多则是为了拥有一技之长、将来升学增加一个砝码。这种功利化的追求,让孩子对音乐少了些许自发的乐趣,多了被动的负担。难怪有些家长说,孩子学琴能否坚持下去,更多考验的是家长的毅力。

  音乐练习,本属兴趣。如果是为了证书考级等,实在是舍本逐末。再说,音乐艺术等修养除了包括演奏技能,也包括静心品味和相应的团队协作精神……自己搬琴凳等“软素质”,更值得充分培养。

新闻来源: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