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消息,在昨日(8月23日)国美电器香港上市公司年度中期业绩报告发布之后,现任董事局主席陈晓就当前国美董事会和大股东黄光裕一方的争端,面向公众首次进行了直接回应。与此同时,陈晓更是直接评述,大股东所推举的执行董事邹晓春,不具备管理和治理好国美电器的能力。
8月24日凌晨时分,搜狐IT独家连线大股东黄光裕一方的权威人士,该人士就黄光裕和陈晓之间的矛盾,进行了独家披露,其中有相当部分为首次披露。
该权威人士更是向搜狐IT表示,相对于陈晓所言的“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更加适合黄光裕。他同时表示,黄光裕在身陷囹圄、更应该为自己何时获取自由考虑的时候,“搞这么大动静,完全是因为接受不了看到自己一手创建的国美电器,被陈晓带向一个未知的未来。
应被访者要求,本文匿去该人士姓名,以权威人士代为称谓。为确保此次连线内容的完整性,搜狐IT选择以实录的形式,发表内容如下(小标题为搜狐IT所加):
到底谁在获益的问题 旧部表态不是真实情况
搜狐IT:国美董事长陈晓在今天的中期业绩报告会上,提出正是他当初拿出个人资产抵押贷款,才挽救了公司。对于这一点,你们怎么看?
权威人士:这其实是陈晓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打出的一张感情牌。从我们了解到的信息,他现在压力特别大。最近陈晓很想出来和媒体沟通,但他身边的人不同意,他们认为如果他此时出来说话,会将事情越描越乱。
现在从网络舆论上,是一边倒的谴责他。他需要这张牌来做文章,中期业绩报告会,是他见媒体的一次机会。
今天陈晓和贝恩投资对2009年注资的描述,也并不真实。当初陈晓的抵押行为,也是和贝恩绑定在一起的,尽管他和贝恩都否认这一点。实际在代表国美和贝恩资本签署的协议中,是有以下条款的:陈晓为国美向银行所做的担保借款,如果因为陈晓的离职,而导致银行对担保有异议,且异议总额只要超过1亿人民币,就会触发国美和贝恩之间的协议条款,即国美就要向贝恩支付高额资金。意思就是说,如果陈晓离开国美了,或者陈晓说不再愿意为此做担保,进而导致银行对贷款有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异议,就会触发和贝恩之间的赎回协议。
这是一个很滑稽的做法,如果陈晓真的是为了国美电器着想,又何必将个人担保向银行贷款这个事情,和贝恩的投资条款绑定在一起呢?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陈晓和贝恩资本共同设的一个局,结果并非国美和股民共同获益,而是特定的个人和特定的投资者共同获益。
搜狐IT:黄总旧部的表态,是否对你们是一个打击?
权威人士:我们不是只看到表面现象。陈晓上次给所有高层开会,要求他们无条件支持董事会,本身就是一个表面上的事情。董事会的做法是否正确,要允许不同高管有不同意见,怎么能要求“无条件支持”?另外一个细节是,在会议现场,随即点名,要求被点名的高管人员现场表态,在这个关键时刻,所谓的随机,怎么可能是随机呢?
因此,这种情况下,黄光裕的老部下们,表示支持陈晓,也不意味着就是真的支持了,黄光裕就会记着。事实上,根据我们的了解,当时国美的高层,并不是真的全体坚定,只是在现有态势下,很多人被陈晓裹挟着向前走。因为如果你在表面上不表态支持陈晓,你可能现在就保不住自己,要么下台,要么靠边站。事实上,国美已经有几个没有明确表态的高层,虽然没有出局,却已经被边缘化了。
另一个事情是,上次董事局的五个人集体表态,支持董事会,事实和也不是现传言的也有出入。确实有人表示了,要和国美董事会共进退,但是也有人明确反对,表示作好职业经理人才是该有的举止,应该是对公司负责,而不是对董事会负责。
总体而言,现在的环境下,很多人被裹挟着往前走,没有选择,黄光裕就说到,他不认为会有那么多老部下会无情无义,他也提到一些人,坚信这几个人自己绝不会看走眼。
黄光裕不满程序问题 不开心人情旁落
搜狐IT:去年的股权激励事宜,陈晓也对此有表述。这是否意味着黄光裕作为大股东和曾经的董事局主席,对职业经理人激励不够,才导致现在呈现的这样一个局面?
权威人士:股权激励包含高管层个人受益的问题,这肯定是对高管层予以肯定的重要的方式方法之一。现在的一些信息,被某些人故意的混淆了,但是这些信息,通过公开的新闻资料,就可以查得到的。现在所传言的很多信息,被有的人在时间上和发起人上,做了手脚。
黄光裕并不反对股权激励,2005年黄光裕就曾经发起过股权激励的计划,但当时并没有完整的实施,原因有两点:第一,股权激励、期权激励一般是在公司进入了稳定期或者公司处于上升期而采取的行为,但是国美从2005年到2008年,恰恰是大幅并购、大幅波动的发展期,当时存在很多不稳定情况,实施期权激励的时机和背景都不成熟。
即便如此,在2007年,期权激励也还是授权给董事会了,也就是说,这个计划并非陈晓做的,而是黄光裕还是董事会主席的时候,已经决定的。
黄光裕对陈晓搞的股权激励是否有意见?坦率地说,是有的,但并不是对这个激励本身有意见,这也是当初黄光裕的想法,他只是对陈晓的搞法,这个过程中的方式,有意见。
黄光裕的对此次期权激励,在情绪上反对甚至反感,有以下几个原因:
1.时机问题。正当黄光裕很不顺利、被羁押的时候,陈晓拿着国美电器的钱,给高管层分了,这其中,当然很大一部分是黄光裕的钱。但重点还不在于,黄光裕的钱被陈晓给高管层分了,而是在分了黄光裕的钱以后,陈晓还到处跟人讲,“你们看到没有,黄光裕不给你们分钱,我给你们分了。”
2.动机问题。国美董事会在第二封公开信中对期权激励的实施,给出的解释是,因为有竞争对手开始挖角,所以不得不分钱来留住人才。但问题时,国美电器所处的行业,已经是个竞争较为充分的行业,竞争对手挖角,也绝不是是从现在才开始,人才的挖角和博弈,一直是长期存在的;早在2006年国美收购永乐时,国美电器的竞争企业,就已经发生过一把手到上海招募人才的举动,其实就是当时国美和永乐的人才。那个时候,陈晓为何不做分钱留人的事情,甚至宁愿只身入国美?
3.程序问题。黄光裕对陈晓搞那次激励的程序,是有非常大的意见的。陈晓当时的做法是,先“生米煮成熟饭”,直到快形成基本事实的时候,才和黄光裕打了个招呼,意思就是说,我分了你一点钱给大家。这个事情,从法理上陈晓是有权如此做的,但从中国人的感情上,黄光裕也好,任何人也好,恐怕都难以接受。换句话说,也就是“你分了我的钱之后,再跟我说声,不好意思,我分了你的一些钱,反正已经这样了,你看看怎么办”,无论是谁,恐怕也难说没有任何意见。事已至此,黄光裕已经不好再反对,因为如果他反对,别人就会认为,他是反对施行激励,而不是反对整个实施程序,如果那样,他就等于将整个管理层都得罪了,因此黄光裕可以说是在这件事上,受了不少气又说不出什么来,所以他一直对此有意见。
从现在来看,对于股权激励这个事情,黄光裕没有做,但陈晓把它给干了,因此陈晓怎么说,黄光裕都无从解释,这是他最近比较在意和不开心的事情,自己的钱被手下分了,人情却被另外的人给收去了。
这当中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高管层的心理变化。如果你注意的话,陈晓通过媒体放狠话,明确表示不必再顾及黄光裕的感受,是从6月初开始的。此前他为何不说这些话呢?因为有个时间点,那就是5月18日,黄光裕被一审判决14年。
这个判决一下来,所有国美高管层的心都凉了。这个时候,你是跟着一个不知要多久才能出来的人呢,还是跟着一个能挣现钱的人混?这种情绪,导致高管层的心情推动很大,陈晓也恰恰有效利用了这个阶段,高管层的心态变化。现在黄光裕要陈晓下台,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重塑高管层对他的信心和希望,进而重振国美电器的文化和斗志。
对邹晓春的评价问题 关于财报的解读要点
搜狐IT:陈晓董事长在发布会上提到并质疑被提名者邹晓春,称他在管理一个公司的执行力会问题,这一点你们作何评价?
权威人士:陈晓的这个评价过于武断,可以说是“先入为主”意图的直接体现。尽管邹晓春此前没有直接管理过公司,但他在业界已经是多次证明自己在财务、法律、综合协调和大项目操作的人才。至于能否管理好公司,不是我们说行,或者陈晓说不行,就是结论。应该说,哦我们两方面目前都无权下结论,只能留待以后去证明和解答。但是现在陈晓就直接下结论,这一点是不客观的。
从我们的角度,最近不让邹晓春出来说话,也是从策略上保护邹晓春,和陈晓的团队试图从策略上保护他一样的目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陈晓不仅今天说话了,而且说了很多不符合一个上市公司董事局主席身份的话,包括对尚处于被大股东提名阶段的候选人的直接中伤。
搜狐IT:关于刚刚公布的年中业绩报告,我们看到你们的回应了,能够扼要谈谈你们的具体观点?
权威人士:应该说,陈晓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是其中的硬伤非常明显。第一,对比应该横向比较,同时和长期表现做比较。2009年上半年,是国美受到金融危机和黄光裕事件影响,表现最差的时期;而现在应该算得上恢复期,这样前提下,和2009年相比,几乎没有可比性,正常的比较,除了要和2009年同期比较,更应该和2008年同期比较。
第二,应该横向比,和苏宁电器对比;苏宁电器在2010年上半年的表现,有目共睹。国美作为曾经的行业龙头,应该和同一个市场竞争的其他参与者比较,现在不敢比的原因,正是因为横向对比,就很容易看到数据有多难看。
国美电器现在主要有三个地方严重落后,而这是刚发布的财报中单独看发现不了的:
第一,市场份额和利润的优势已经没有了。2008年,苏宁电器是国美电器总额的70%,今天公布的数据,已经到了97%左右,如果只算上市公司部分,国美电器要比苏宁销售额100多亿元,如果从利润上看,上市公司和苏宁简直没法比,差距太大。
第二,从气势和心态上,做领先者是好当的。在一个正常的行业中,第一名活得最好,第三第四第五也活得相对容易一些,最难过的是第二,被夹在中间。但这不是最可怕的结果,最可怕的结果是从第一沦为第二的,那是比本来就排在第二的还要难过的,现在国美就面临着这样的情况。
第三,就是陈晓及其团队没有说,甚至故意隐藏的事实,那就是单店盈利水平较高的代价。他们在财报发布会上,一直强调单店盈利水平,但这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呢?是不断的关掉店面。这就好比我们最常见到的高中考大学,一些水平不怎么样的学校,到了高三的关键阶段,就将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弄退学,本来一个班级有40个学生,结果一下赶走了15个人,这样一来,一到考试升学率自然就上去了,但是对于那些成绩本来一般的学生,是负责任的态度吗?如果一个教师不是想着帮学生提高成绩,而是以失学率为代价,获得一个升学率的数字上的提高,如果一个企业领导团队,不是想着尽可能帮助更多的业务部门或者分支机构盈利,而是通过不断关掉有待提高的店面,以获得所谓的单店盈利水平,这是一个正常的领导团队吗?
在这个前提下,只能说,现在的数据粉饰的太严重了。
黄光裕只能买2%股份 两人均是“欲静而风不止”
搜狐IT:黄光裕团队募集资金的情况如何?
权威人士:这当中有个问题,就是黄光裕只能增持2%左右的股份。因为根据香港法律,如果黄光裕的个人股份超过35%,则意味着他发起收购要约,即必须具备将公司全部买下的能力。一方面,那么大的资金,黄光裕是没有的;另一方面,也是很难获得股东大会通过的。
香港法律规定,股权超过30%的大股东,每年增加2%的股份,就不需要申请要约收购的豁免。黄光裕如果要收购超过2%的股份,就意味着他向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也就是说,即便你没有那么多钱,当其他股东要卖给你,你就得接盘。
如果要避免这种情况,就要以正当理由向管理当局申请豁免,但这对于黄光裕来说,又有一定难度。所以现在的情形是,黄光裕方面是拥有足够资金购买更多股份,但并不是多到可以拿下整个公司,而且股东大会肯定也不会通过这个假设的方案。那么,他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购买的股份只有2%。
搜狐IT:黄光裕正处于非常时期,按照中国人的哲学,他此时更应该低调,为何还要如此坚定的想换掉陈晓?
权威人士:陈晓说自己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这话来形容黄光裕更恰当。其实黄光裕现在考虑自己的处境还来不及呢,如果不是陈晓不断刺激他,他哪里想搞这么大动静。更重要的是,黄光裕发现在陈晓的带领下,自己一手创建的国美电器,可能将走向一个无法确定的方向,这是黄光裕心中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当黄光裕愿意因为自己的企业付出代价,宁愿呆在监狱里14年的时候,陈晓却想将这个企业带向一个未知未来时,无论是哪一个企业创始人,都是接受不了的,这一点上,创维要比国美幸运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