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美术 / 书法新闻
正文
字体:

上海国画课程国画传统的重要成就

来源:编辑:儒鸿书院发布时间:2014年7月8日

内容导读:所谓国画,是我们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最具有其特色的。

所谓国画,是我们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最具有其特色的。国画的欣赏程度是最高的,学国画也是需要用最长时间的。历史上的很多人喜欢即景抒情,也喜欢托物言志。国画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国画中蕴藏的文化也是深不可测的。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西方美术的大量引入和反封建斗争的深入,改革中国画成为新的时代潮流。以留学日本、欧美的高剑父、高奇峰、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等人为代表,倡导将西方美术的写实及近代西方美术的创作观念与传统的中国画像融合,走出了一条改革、创新中国画的新路子,使传统的中国画焕发了新的生机。其中高剑父、高奇峰等岭南画派画家,提倡折衷中外,融合古今,将日本画法与传统的撞水、撞粉法和没骨法相糅合,创造出了一种雄劲奔放、具有时代感的新风格。

 

徐悲鸿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法融入传统的笔墨之中,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性。林风眠则调和中西,并汲取民间美术的质朴与刚健,形成了自己意境深邃,形式新颖的独特风格。另外,陈之佛将中外装饰艺术中的色彩融入工笔花鸟画的创作,张大千借鉴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某些手法,创出泼彩画法;李可染受西方画写生的启发,直接对景写生对景创作;吴冠中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观念等表现中国画传统的诗情与境界等等,均取得了重要成就。

 

那些有成就的画家至最值得敬佩的,通过儒鸿书院学习国画课程,我也感受了一把国画的文化,了解了国画的相关历史。好的国画艺术家是能够通过作品传达自己心情的,是能够将自己的情况跨越时空到当今的。所有的文化是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的。能够让人产生共鸣的才是最值得纪念的文化。

 

20世纪20~30年代,画家们对中国 画的革新与发展,展开了论争。如康有为提出“以复古为革新”、“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的主张;徐悲鸿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刘海粟提出要“发展东方固有的美术,研究西方艺术的精英”;林风眠主张“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陈师曾对文人画的特质和意义作了肯定分析和回答;林纾则反对革新,号召人们鄙弃“外洋新学”,唯以“古意为宗”;金城则极力主张:“宣圣明训,不率不忘,衍由旧章。”

 

40年代末和50年代,人们围绕着素描是否可作为中国画造型的基础,以及如何看待笔墨技巧、看待各种新国画等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80年代中期,又围绕着在改革、开放和现代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如何革新中国画以适应时代的审美需要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