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四部曲”
来源:转载编辑:zyh发布时间:2013年1月16日
内容导读:北京地区: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四部曲”
从区域上划分,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中,北京地区的无疑是全国最多的。通过这个项目,北京市也间接品尝到高端会计人才培养的硕果。
将人才培养作为战略任务
对于会计人才培养,北京市财政局不仅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同时还将人才培养的理念融入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如今年7月北京市开展的内部控制知识大赛,共吸引了北京市2213个企业、56个支参赛队、近9万人参与其中。很多集团单位为了层层选拔出参赛选手,更是在集团内部的财务人员中开展了多轮竞赛。某参赛代表队负责人坦言,借这次大赛选拔选手,在集团内部选拔和培养了一批内控建设人才,未来这些选手必将成为企业内控建设的骨干力量。
据了解,北京市财政局始终将全市会计行业人才发展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力求塑造一支政治思想过硬、基础扎实、作风严谨、高素质、高效率的会计人才队伍,使其在北京市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大到宏观决策,小到单位管理,始终都有会计人员的身影,会计人员在企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促进会计人才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北京市财政局从考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加强政策推广的培训等多个维度,促进人才培养工作,以此构筑北京市长远发展的会计人才优势。
人才培养需创新理念
在全国会计领军人才队伍中,不乏来自北京市各个领域的优秀会计人才,这些人才在其所在的岗位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杨慕彦提出,对会计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要坚持实践识人的观点。无论研究人才、评价人才,还是培养人才、引进人才,抑或选拔人才、使用人才,都应当将其放到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去观察、去运作、去选择、去检验。
近年来,会计人才的流动性较强,尤其是在会计师事务所,人才培养与留住人才几乎成为两个同样重要的命题。对此,杨慕彦表示,我们首先要尊重人才流动的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作为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其流动性更为明显,人才总是流向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地方。流动是规律,是正常的。但同时,在监管过程中,财政部门要引导企业或机构增强公平竞争意识,通过竞争使人才脱颖而出,并以此鼓励后进、鞭策后进、淘汰落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竞争,就不会发现人才;不参与竞争,也不会成为人才。所以竞争机制的形成是人才机制创新的关键所在。要切实把竞争引入会计领域和会计行业,要逐步完善选拔机制、激励机制、更新机制。
动态管理人才
杨慕彦表示,今后一段时间,北京市在高端会计人才培养上将重点加强四项工作。
首先是加快高级会计人才培养,加强对高端会计人才的引导。
北京市除了每年积极组织推荐优秀会计人才参加全国会计领军人才选拔考试外,未来还要比照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培养工程的做法,健全高级会计人才选拔机制、培养机制、淘汰机制、使用机制,分别建立企业高级会计管理人才库[2.01 0.50%]和学术带头人人才库,对选拔出的高级人才进行跟踪培养,实行动态管理,逐步构建北京市的高级会计人才队伍。其次是强化总会计师地位和职能,促进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提高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北京市将积极推动大中型国有企业及一定规模行政事业单位设置总会计师或财务总监,强化总会计师职能,积极配合财政部探索建立总会计师资格认证制度。再其次是发挥会计行业协会、学会职能作用,重视会计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最后是重视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培养,储备行业后备人才。
立信会计上岗证
立信会计从业资格
立信会计电算化
推荐阅读:
上海会计类培训信息及学习指导
会计从业资格报考指南
学会计 选立信(立信会计培训,上海最专业)
相关推荐:
会计类考试简介
会计类考试报考条件
会计类考试科目介绍
会计类考试合格标准
会计类考试报名方式
推荐阅读:
上海地区自学考试 报考专题
上海地区成人高考 报考指南
上海地区 网络学院 报生信息和专业对比
成考、网院、自考毕业证书样本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