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会计新闻
正文
字体:

会计基础知识:商誉的基本定义和分类

来源:转载编辑:zyh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8日

内容导读:会计基础知识:商誉的基本定义和分类

       商誉是指在同等条件下,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势,或由于经营效率高、历史悠久、人员素质高等多种原因,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依据商誉的取得方式,商誉可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
      外购商誉是指由于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进行核算而形成的商誉;其他商誉即是自创商誉或称之为非外购商誉。
   
    对商誉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各国会计界有不同的看法,一般有如下三种处理方法:

  1、将商誉单独确认为一项资产,并在其预计的有效年限内以摊销列作费用。
  此种观点认为实施合并的企业为了取得以后若干年度的超额利润,发生了超额耗费,这一超额的代价表明被并企业有商誉存在。
  商誉同样符合资产的定义,它和其他资产一样,在合并主体产生未来收入的过程中发挥着效应,其本身也会损耗,就象开办费等递延资产一样,应定期予以摊销,与所获取的超额收益相配比,这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也符合稳健性原则,否则就会在未来虚增利润。

  2、把商誉看成一项权益抵销项目,在合并时立即注销,直接冲减合并企业的当期收益或留存收益。
  此观点认为,商誉的价值很不确定,不能单独存在和变现,而且形成商誉的因素难以为企业所控制,在合并之后,商誉不一定能继续存在。如原来优越的地理位置,由于城市的发展和开发,现在或将来不一定仍然还处于优势的位置;由于主要管理人员人事变动,现在或未来的经营水平不一定还有原来那么高,等等。若将其列作商誉不摊销或分期摊销,不符合稳健性原则。
  因此,合并商誉应在其会计处理上直接同合并企业的股东权益,即留存收益进行冲销,或直接冲销合并企业的当期收益(把合并企业多付的一部分款项看成是与合并业务相关的费用)。

  3、将商誉作为一项永久性资产,不予摊销。
  此观点认为,外购商誉是企业并购交易时获得的能为购买企业带来超过正常盈利水平以上的超额利润,因而是一项资产。作为资产,商誉应予以资本化。成功的企业拥有的商誉将得到永久保持,价值不会下降。
  此外,在被并企业以往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已形成了未入帐的自创商誉。这些费用以前均已计入费用,抵减了过去的收益,现在通过并购后由并购企业将确认的商誉进行摊销,造成重复计算商誉费用。

  中国会计准则的帐务处理

  指的是核算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商誉价值。

  商誉发生减值的,应在本科目设置“减值准备”明细科目进行核算,也可以单独设置“商誉减值准备”科目进行核算。

  企业应按企业合并准则确定的商誉价值,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资产减值准则确定商誉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减值准备)。

  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外购商誉的价值。

立信会计上岗证

立信会计从业资格

立信会计电算化 

 

 

推荐阅读:

    上海会计类培训信息及学习指导

    会计从业资格报考指南

    学会计 选立信(立信会计培训,上海最专业)

 

相关推荐:

     会计类考试简介

    会计类考试报考条件

    会计类考试科目介绍

    会计类考试合格标准

    会计类考试报名方式

热门标签:会计商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