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10月31日消息:据《东方教育时报》报道,近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将会同有关省市,指导各地在年底前结合实际,尽快制订出台有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工作方案,即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异地高考”方案。全国各地方省市也都根据家长条件、学生条件和城市条件,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着政策的制定。
虽说“异地高考”的政策还未正式出台,但已牵动了无数外来务工人员的心。其实,早在2008年,上海就已针对教育“同城化”的问题作过一次改革。那年,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逐步开放招收随迁子女的政策为想要留沪继续求学的学生打开了一扇窗,随迁子女的就读人数也在逐年递增,从2008年的1380人上升至2011年的6032人。政策的开放对这些随迁子女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的生活有没有因此而改变呢?在他们的求学路上又有一些怎样的故事?
我的在沪求学之路可以延续了
记者眼前的谢雅杰是上海商业学校会计118班的学生。自记事起,谢雅杰的成长就与上海这座城市联系在了一起。在她二三岁的时候,在沪打工的父母就将她从老家河南接到了上海居住。后来,母亲因为身体原因而不再外出打工,家里的经济负担都落到了在码头从事运输工作的父亲身上。虽然家庭经济拮据,但父母的疼爱并没有让谢雅杰的童年有任何遗憾。在谢雅杰的概念中,自己和“土生土长”的“上海小囡”没什么两样,她熟悉上海的风土人情,也和同龄女孩一样爱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拉上三五好友一同在操场上聊理想、谈未来。
“读初中的时候,我就一直盼着上海能够开放政策,允许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沪考高中、读大学。”从小在上海长大、习惯了上海教育环境的谢雅杰一直将留在上海读书、就业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也正因为如此,谢雅杰学习一直特别努力,初中在浦东金川中学就读的她始终保持着全年级前五名的好成绩。
“如果上海开放中考,以自己的成绩,考上一个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还是很有希望的”,谢雅杰的言语中充满着无奈与遗憾。好在中职招生政策的逐步开放,让她的在沪求学之路得以延续。不过,明年即将升入三年级的她对自己的未来又有些迷茫了。“其实,父母也曾说过,如果我回老家的话,就帮我在收费站找个不错的工作,但自己更想留在上海。”谢雅杰告诉记者,摆在她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等明年毕业时找一份大人们眼中比较稳定的会计工作先做起来,二是通过“三校生”高考,进入高职院校深造。“如果选择读大学,我一定会选个美术设计方面的专业,因为平时很爱画素描。”谢雅杰憧憬着自己的未来。
中高职贯通班让我“3+2”继续读下去
比起谢雅杰,上海商业学校计121班的刘璐凯似乎更幸运一些。自今年起,上海商业学校开始了首届“3+2”中高职贯通班的招生,学生可以通过5年的学习,在毕业时取得大专文凭。刘璐凯是这个班级的一员。“因为母亲以前在老家的时候曾做过一段时间的会计,所以我对这个行业特别有兴趣。当我了解到上海目前只有2所学校的会计专业开通"3+2"中高职贯通班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考上。”这个戴着眼镜、胖胖的男生具有超出一般同龄人的成熟。
谈起对家乡山东的印象,从幼儿园起就跟随父母来沪的刘璐凯与其他从小来沪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一样显得很陌生,只是依稀在与老家亲戚的对话中了解了当地教育的一些情况。“听说鲁教版的教材出了名的难,学生早自修、晚自修时都得忙着做题应试。”刘璐凯告诉记者,因为当初知道不能在上海考高中,所以自己一直计划着要在初二时回老家复读,赶一赶进度。“虽然我成绩还算不错,英语是强项,但面对截然不同的教材,心中还是没底啊,怕自己会因为两地教材内容和难度的差异而难以适应。”
直到中高职贯通班招生的消息传来,刘璐凯才彻底打消了回老家读书的念头。据学校会计专业负责人王莉萍老师介绍,首届中高职贯通班只招收3名外地生源的学生,因此竞争特别激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融会贯通或许是吸引众多学生报考的原因,就本专业来讲,普通的3年制中职学生在毕业时只有一张会计上岗证,而5年制中高职贯通班的学生则会拥有初级会计师的证书。”王莉萍坦言,就她所接触的学生而言,随迁子女比上海的学生更踏实,也更愿意吃苦。
谈到当前的状态,刘璐凯表示比较满意,“毕竟自己从小在上海长大,能够在上海继续深造很开心”,但刘璐凯也表示,即使是大专学历,也远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我还要继续读下去的,父母也特别赞同我的选择,他们觉得男孩子就应该多学点。”刘璐凯告诉记者,自己已在考虑以后去报读个业余高中,技能课学好的同时,文化课也不能落下。
为了求学我付出很多
与谢雅杰、刘璐凯不同,就读于上海商贸旅游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二年级的王荣是在预备班的时候才跟随父母一同来上海的。因为这学期正值学校的“中途实习”,平时表现较好的王荣被留在了学校的学生事务中心帮忙。记者到校时,碰巧看到她拿着一叠学生新订的校服从门外走进来。统计学生所需的校服数量、帮助学生订购学习用品、在电脑上录入数据都是她日常所需完成的工作。
初来上海时,陕西与上海不同的教学进度曾让王荣一时难以适应。“上海的老师都是借助计算机及一些多媒体课件上课的,这在我们那边很少见”,王荣表示。如果说,上海用多媒体上课的方式让王荣感到新鲜又有趣,那么英语则成了让王荣最为头痛的难题。
预备班的英语课本对当时英语零基础的王荣来说仿佛“天书”,“毫不夸张地说,来上海后,我的英语是从"ABCD"学起的”。王荣告诉记者,当初她所就读的川沙中学北校有许多和她一样的随迁子女,“一个班级17个人,有10个同学都是外地学生,因为各地教育水平不同,大家的水平也都参差不齐”。为了赶上同龄人的英语水平,不服输的王荣付出了很多,不仅自己努力背单词,还总是在课后找老师“开小灶”,补缺补差。
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不能在上海考高中的规定曾一度让王荣和她的同伴们陷入去留两难的境地。升高中、读大学,这条在本地学生看来最常规的求学路,对他们来说却走得格外艰难。王荣告诉记者,自己初中的同班同学程昊就是因为一心想要读高中而选择了在上海读完初二后回山东老家就读,以备战当地的中考。“前段时间,程昊还特地来上海看我们,很开心他最终也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当地一所不错的中学。”王荣坦言,比起程昊回老家读书,还有部分同学的求学路更为折腾。他们为了继续留在上海念高中,选择考上当地高中后再来上海的高中借读,然后再回家乡参加高考的曲折求学路。
因为王荣的父母及爷爷奶奶都在上海,所以她当时并没有过多考虑回去的事情。当学校教师向她建议报考中职时,王荣欣然接受。“明年我会选择高复方向,目标是考商学院的市场营销专业,努力一把还是很有希望的。”她告诉记者,在她的家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同龄人选择走出村庄、来到大城市就读中职并留在当地工作。“毕竟,回家还是以种田为生,现在有多少年轻人还愿意守着农田过一辈子呢?”
中职让我圆了摄影师之梦
曾在上海现代职校广播影视专业就读的潘海涛,与上文中几位被采访者不同,他一心为自己的摄影梦想而奋斗着。按照往年惯例,早在一年级时就获得2010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工业产品造型设计项目二等奖的潘海涛本可以有机会在毕业后被保送至高职院校继续深造,但这个从小跟随父母来沪的扬州男孩却有他自己的坚持毕业后做一名摄影师。
潘海涛就是这样一个执著于自己梦想的人。在他的描述中,记者得知,获奖的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并非其专业课内容。“当时就感觉三维造型设计挺好玩儿的,于是看到有相关的比赛项目就毛遂自荐了一下。”这一玩就玩出了名堂,潘海涛在指导教师贾青的帮助下,用业余时间拆卸了咖啡壶、微波炉等各种家用电器,了解产品的装配细节,寻找灵感,又学着用Inventor(三维可视化实体模拟软件)制作产品设计图片。正是凭借着这样一股韧劲,潘海涛成了那次大赛的“黑马”,首次出征就获得了全国第二的好成绩。正当所有人都认为他会选择保送的时候,他又作了就业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选择。
“选择毕业后工作与家庭经济状况无关,只为圆自己的摄影梦。”如今已从学校毕业的潘海涛成为一名摄影助理,跟随着一名日本摄影师走南闯北地拍摄。接受记者采访时,已是晚上八点半,此时潘海涛刚刚忙完一天的工作。他坦言,不规律的工作时间虽然辛苦,自己却乐在其中。“在我看来,读中职可以让自己更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认识更多的人。”潘海涛表示,如今自己跟随的这名摄影师就是当初在学校推荐的广告公司实习时认识的,双方一拍即合,便促成了如今的合作。
“上海是个很公平的地方,我一直坚信,只要心中有梦,这个城市一定会给予你实现梦想的机会。”谈及未来,潘海涛信心十足:“虽然目前我只是一名摄影师助理,但只要我拍出好的摄影作品,就同样能在上海闯出一番名堂!”
查看会计职称招生简章
查看会计上岗证招生简章
查看会计从业资格招生简章
查看会计电算化招生简章
推荐阅读:
上海会计类培训信息及学习指导
会计从业资格报考指南
学会计 选立信(立信会计培训,上海最专业)
相关推荐:
会计类考试简介
会计类考试报考条件
会计类考试科目介绍
会计类考试合格标准
会计类考试报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