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幼教早教新闻
正文
字体:

别把孩子的想象力圈在了“框框”里

来源:转载编辑:gxl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6日

内容导读: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儿子,你为什么不发言?》,叙说了他的儿子由一个爱发言的孩子如何到初中后变得不爱发言的故事。他的儿子说,回答老师的提问要按照标准答案,他没别人背得熟,自然就没有人家发言有质量,一来二去就不愿发言了。

  3月9日,刊登了一封读者来信――《儿子,你为什么不发言?》,叙说了他的儿子由一个爱发言的孩子如何到初中后变得不爱发言的故事。他的儿子说,回答老师的提问要按照标准答案,他没别人背得熟,自然就没有人家发言有质量,一来二去就不愿发言了。这位读者认为,是所谓的标准答案束缚了他儿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本专刊派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很多教师和家长都坦承,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升入初中后,由于种种原因在一点点地消失。大多数孩子也认为,自己上初中后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变得很一般。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如何把丰富的想象力还给孩子?学校、教师和家长又应该怎么做?本期和下一期,本专刊将集中刊登教师、家长和学生对此的意见和建议。

  新乡市学生家长 杨艳芳

  孩子小的时候,小脑瓜里整天装满了奇奇怪怪的想法,常常出语惊人。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那些奇思妙想慢慢地减少了。及至上了小学,孩子的想象力好似奔跑的小马被拴上了缰绳。

  在孩子学习图形方面的知识时,有一道这样的题:把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摞在一起,求这个新的长方形的周长。孩子的做法是:把上下两个边的长度加到一起,再把左右四个边的长度算到一起,最后再把两个和相加得到了答案。虽然计算的有些麻烦,但我觉得这样也可以。结果作业发下来一看,老师竟打了一个大大的错号。正确的做法是:先算出新长方形的宽是多少,然后套用公式(长+宽)x 2计算得数。

  但后来再做类似的题,孩子还是按自己的方法计算,答案自然还是错的。我急得不行,忍不住发了火,罚孩子把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默写十遍,孩子委屈得掉下了眼泪,我也觉得很难过。可老师要求必须套用公式才行,其他的做法都判错,有什么办法呢。可怜的孩子的思维空间就这样被生生的限制死了。

  语文方面的关键是写作文,每篇作文都必须写出一定的意义,不能主题空缺或不明。有一次孩子写过生日的作文,前边热热闹闹写了一大堆,最后的结语是:这个生日过得很开心。

  这样的作文交上去肯定不行。我对孩子说,你写得很好,但是生日的意义没有全写出来,还有更好的意义在里边。孩子莫名其妙。我引导说,妈妈小时候过生日能吃到一个煮鸡蛋就不错了,你看你现在多幸福,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最后,孩子果真写出了一个有“意义”的结尾,变成了新旧两代人生日的对比,突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并写出了豪言壮语。做这一切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挺无聊的,引诱孩子往圈里跳,可是不跳也不行啊。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那么的重要,我们本应好好开发孩子的想象力,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背道而驰,让一个个条条框框绑住了孩子想象的翅膀。

  我们的想象基因消失了吗

  淅川二高二(9)班 王梦醒

  我始终难忘一件事。去年春天的一个周末,在一个沙堆旁,一个孩童用稚嫩的声音对我说:“姐姐,我们用沙画春天吧!”这有何难。在手的轻轻抖动间百花露笑、青草颔首、暖阳高挂。我得意洋洋地抬起头,看孩童如何挥洒。我竟看到他在每个圆圈里用向上翘起的弧线勾勒出一个个阳光般温暖的笑脸,没有花草和蝴蝶,有的只是孩童心里的春天。

  看到这一幕,我的心一颤,猛然想起小时候我也和他一样充满想象,也善于创造。曾记得家里的闹钟不响了,我不知哪来的胆量,竟把钟一点点拆开,最后又把零件一个一个安好。一番拆装后,闹钟又“复活”了,这件事让我激动了好些天。

  而上了初中、高中后,在书海里苦苦挣扎的我们被那些教条式的公式、解题思路禁锢了思想。提到春天,就是姹紫嫣红;提到现在,就是努力学习;提到以后,就是名牌大学。光秃秃的树不再是落光了头发的老爷爷,刮过的风不再是自然的低吟,拂动的柳枝不再是身姿妙曼的少女。一切都变得那么现实,树就是树、风就是风、柳枝就是柳枝。

  我们到底怎么了,难道是我们想象的基因消失了吗?

  我们会感受余光中那浸透着乡愁的海峡,会羡慕舒婷那美丽的橡树,会佩服卞之琳那装饰了别人的梦的风景。但是,我们为什么没有想到用影子下酒的甜蜜的复仇?为什么没有想到努力为爱国燃烧的煤?为什么没有想到充满激情而吞食日月的天狗?是我们的想象力不如那些诗人吗?不,不是的;是因为他们的心灵仍像孩童一样自由,而我们的心早已被锁在了牢笼里。

  我们想象的基因仍在,只是被满满的单词、成语、方程式所掩盖,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埃。

  我们的春天里,不应只有花草和蝴蝶,还应有阳光的笑脸和心灵的自由。

  我们手中的沙,描绘的不应只是现实,还应有心底的童真。

  我们的思维里,不应只是令人头晕目眩的数理化符号,还应有美丽的想象!

  优化评价体系才能标本兼治

  内乡县桃溪镇中心小学 刘红豪

  许多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弱化,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论是标准答案惹的祸,还是课业负担过重在作怪,归根结底还是评价出了问题。

  师生缘何热衷于标准答案?孩子为何有难以承受的课业负担?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分数。考高分、上名校、跳龙门,学生谁敢视自己的前途为儿戏?教高分、评先进、晋职称,老师谁会视现实的事情于不顾?为了得高分,老师替学生思考,提前拟定标准答案;为了得高分,学生不敢、也不想想象和发挥,只有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分数已成为评价学生、老师、学校最主要的内容,甚至成为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弱化,谁之责?问题究竟出在哪儿?不科学、不合理的评价考核制度理应是“罪魁祸首”。

  高考是指挥棒,评价标准和方法是学校管理的航标灯,是教师教学的导航仪,是学生学习的风向标。如果不淡化分数意识,削弱分数评价分量,不从根本上探索、优化多元评价体系和人才标准,不改变“一考定终身”、“一张试卷评优劣”的局面,素质教育就很难推广。

  所以,相关部门应把创新纳入教育评价和人才培养内容,逐步加大创新评价评比考核力度,真正把学校、教师的着力点、兴奋点吸引到对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上来,唯有如此,才能完成钱老之问。否则,创新成浮云,一切皆为空谈。⑤5

  想象力,需要时间和空间

  唐河县第十小学 马长军

  孩子缺乏想象力,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对此深有体会。

  不少教师一直奉“标准答案”为圣经,根本就没想过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看图说话时,根本就不让学生自己说,直接写一句话让学生抄在练习册上。我还曾经看到有个班几十个孩子的考试卷上,补充完成句子雷同到不差一字:(红红的)太阳(慢慢)地(从东方)升起。

  而孩子们平日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他们一天到晚都在为作业奋斗,到了学校要赶紧背书,回家后还有一堆家庭作业,星期天也难得轻松。整天被圈在狭窄的空间里、被拴在作业本上,如此单调乏味的生活,孩子哪还有想象的机会?

  即便孩子有闲暇,又多被电视抓了去,眼球完全盯在五彩缤纷的图像上,耳朵里灌满了大呼小叫的声音,电视在替孩子想象。而能安安静静读课本之外图书的孩子少之又少,读书是需要想象的,于是想象就比熊猫还珍稀了。

  时间被挪用、空间被挤占,孩子的思考总是以作业为中心,视野仅限于课本或电视,想象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想象力的重要性无须我饶舌了,我只想说,如果顽固地不肯给孩子们一些时间和空间,不给孩子们创造机会让他们自由想象,看上去是孩子没有浪费时间。但失去想象力,他们对未来将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走向未来的脚步就会疲惫乏力。⑤5

  解开束缚孩子的“紧箍咒”

  新安县紫苑小学 介红玉

  从教10余年来,我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学生越小,他们在课堂表现得越踊跃,回答问题越积极,语言表达越精彩;年级越高,他们的课堂越沉闷,越不喜欢回答问题,发言也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不考虑学生因年龄增长而产生的一些心理变化,那么,是什么因素导致孩子们灵动思维的停滞和丰富想象力的消失?

  细思之,作为教育者我们是难辞其咎的。每一个孩子的头脑宛如一方无际的天空,原本都蕴藏着无尽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但是,我们给他们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呢?抬头俯首,尽是我们规定的一条又一条的禁令:不得在课堂上随意说话、不得在校园内追逐嬉闹、不得阅读与学习无关的书籍……甚至有的学校连学生穿什么样的衣服、留什么样的头发等也有详细规定。

  固然,这一个个“不”字的确让孩子们的学习和纪律好了很多,进而让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很多。可是,在这一条条禁令之下,他们体验生活的实践没有了,动手尝试的机会没有了,大胆想象的潜力没有了,异彩纷呈的个性没有了。于是乎,他们思想的棱角被磨平了,他们思维的源泉被堵塞了。这样的禁令宛如枷锁,锁住了孩子那大胆的天性和丰富的想象。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头,使他能想;解放学生的手,使他能干;解放学生的眼,使他能看;解放学生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能够实践;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能干自己想干的事情。陶先生的这“六大解放”提醒我们:要对孩子少一些“这不行”、“那不能”的禁令,多一些“试试看”、“你能行”的信任和鼓励,多一分肯定和尊重。

专题推荐:

幼儿早教专题

少儿培训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