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学费不涨价能否超越五年之痒
来源:转载编辑:xujz发布时间:2010年8月19日
内容导读:EMBA:学费不涨价能否超越五年之痒--学网新闻频道
EMBA:学费不涨价能否超越五年之痒
我从来不认为发通知可以解决我国高校的学费问题,因为此举治标难治本。我国各类学校,尤其是非义务教育学校(包括高中和大学)的学费标准制定,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生均培养成本(培养一个标准学生的平均成本)不清晰。生均培养成本是制定学费标准的重要依据,客观上说,每所大学、每个专业的生均培养成本都应不同,按照成本分摊理论,学费标准也应不同。办学质量高的大学,生均培养成本相对较高,学费标准也随之增高。早在四年前,教育部就曾表示,要组织力量核算高校生均培养成本,但时至今日,生均培养成本还没有核算清楚。
二是没有学费标准制定听证机制。学校该怎样收费,费用标准如何,这是十分重要的学校管理内容。在义务教育阶段,这需要由家长委员会参与听证、讨论;而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和大学,学生已有独立决策的能力,因而需要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听证会进行讨论。可这样的决策机制,在各类学校中并不存在,因此,学费标准的制定就成了主管部门和学校间的交易。
其实,核算生均培养成本的过程,恰恰是理清学校的办学职责与功能、让学校回归教育本位的过程,现在无法核算生均培养成本,是因为这种关系没有理清,有关部门也不想理清。建立听证制度的过程,正是推进现代学校制度构建的过程,在这种制度中,受教育者的权益会得到更有效的保障,缺乏这种制度,学生的权益难免受到漠视。
好在教改《规划纲要》已对此有所涉及,比如建立新型的政校关系,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只是不清楚,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这些规定能否顺利推进实施。如果能实施,生均培养成本将有望被清晰核算,学费调整过程也有望建立听证制度,为此,各校的学费当根据教育质量、服务水平而有所不同,不必一刀切地制定一个标准,同时一刀切地要求不涨价。但倘若不能实施,生均培养成本依旧打闷包、不透明,学费的制定也由政府和学校说了算,当政府允许学校适当根据办学成本调整学费后,等待大家的,极有可能是两年后飞涨的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