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幼教早教新闻
正文
字体:

幼儿教育应注意什么?

来源:转载编辑:milk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1日

内容导读:近年来,由于幼儿教育备受关注,所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竞争似乎成为争夺优质幼儿园的充分理由,好像入不了名牌幼儿园就意味着上不了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谋不出好生活。

  近年来,由于幼儿教育备受关注,所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竞争似乎成为争夺优质幼儿园的充分理由,好像入不了名牌幼儿园就意味着上不了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谋不出好生活。

  虽然在中国和不少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中,幼儿教育未纳入“义务教育”系列,但相关的探索和实践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幼儿园开了各种各样的课,五花八门的兴趣班也几乎挤占了儿童的许多玩耍的时间。不仅教育的工作推至胎教阶段,商家和培训机构的忽悠也弄得家长十分紧张、迷惑,以各类知识和艺术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儿童教育几乎形成了不断加码、不断膨胀的怪圈,将儿童学习引入非常危险的迷途。

  那么,在0—6岁的学龄前阶段,最需要启发孩子、提升孩子能力的内容是什么?对此众说不一,探索多元,使家长越来越迷茫。从人的发展和教育的角度看,任何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都要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的规律,都要使孩子具备接受教育的良好基础。

  从古至今,中国的老百姓总爱对孩子讲“要听话”,这个“听话”不是要孩子盲目地服从家长,而是有“注意把话听懂”的深意。因为国人早就明确,儿童的发展要有童趣,要符合儿童阶段性发展的特点,而不能“揠苗助长”,否则知识发展与身心发展不协调,会有诸多后患。为了使儿童健康顺利地成长,首先要使其能与社会环境很好地交融。而作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交融媒介,就是人们的语言。为此,从古至今,帮助儿童学会语言交流便是启蒙教育的第一要务。有了基本的语言听说能力,外界的信息可以有效地接纳、最初的思维训练有了基础、思维的成果也可以通过表达不断修正完善,知识学习、道德规范、能力提高、自我表现、个体安全等,都可以寓于其中。

  20世纪60年代和后来的70—80年代,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吕敬先研究员曾在北京市的门头沟、宣武区等不少小学和幼儿园进行过专门关注儿童听说的教育实验,试图通过教导学生观察,并进行读话、写话锻炼,使小学生在学前获得的听说等母语能力能为其语文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交际能力、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打下重要的基础,并取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通过基础性的儿童语言听说能力的训练,后继的教育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十数年前,一些研究中小学数理学科教学的专家转而关注语文教学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发现,学生的许多数理学科问题实质上是语言和理解问题。随着对学生问题研究的展开与深入,也有不少教育者意识到,学生与教师、家长越来越深的“代沟”和德育问题也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归因于语言交流和思维发展水平。

  可见,如果说儿童的学前基础教育很重要,那么对儿童、教师和家长而言,注意把自己的话说明白,把别人的话听明白,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对此,不仅儿童当下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其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更离不开;不仅儿童的相关能力培养很关键,家长和教师的相关意识和能力更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