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美术 / 书法新闻
正文
字体:

“一社一策一亮点”力促社区和谐

来源:转载编辑:zhailiting发布时间:2010年8月17日

内容导读:蛇口街道12个社区几乎都有特色节日。各类节庆在保留传统同时,都被赋予了时代内涵,融进了和谐理念。----学网新闻频道

  

海昌社区党员志愿者余善霖为外国居民传授书法技巧。


  “全国和谐社区示范街道”、“全国和谐邻里示范街道”……十几种荣誉,代表着南山区蛇口街道社会发展的水平。这里还走出了“全国模范小巷总理”司徒海安、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黎凤娇、全国优秀志愿者李家真等闻名遐迩的人物典型。
  “如今的蛇口,人和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社区就像个和谐的大家庭。”这是许多蛇口居民由衷的赞美。


  志愿服务引领社区时尚
  孙钢,深圳市自行车协会会长,蛇口街道雷岭社区居民,甭看他年近6旬,却是个热心肠的老人。在社区里,他身兼两职:业主委员会主任和楼栋长。每周起码有两天时间,他得召集业主委员会成员开会,商讨社区事务。
  够忙的吧?不!长期以来,老孙坚持志愿服务。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只身一人赶往四川绵阳参加救援,一直在地震灾区坚持了15天。
  志愿服务在蛇口街道颇为时尚。
  据了解,蛇口街道志愿服务组织1998年建立。多年来,蛇口街道在组织推动志愿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辖区内千余志愿者有了可依靠的组织。
  2005年底,蛇口街道获评“全国志愿者服务示范街道”。
  2007年初,蛇口街道成立了志愿者协会,各社区成立了社区志愿者分会13个,驻辖区大单位成立志愿服务队5支。截至目前,该街道共有各类志愿者1301人。蛇口街道因势利导,先后制定了《蛇口街道社区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和《蛇口街道星级志愿者评选方案》等制度,及时给予引导和规范。
  党员是各类志愿服务的生力军。他们在社区中亮出身份,带头响应志愿者注册登记,动员和鼓励身边群众参与社区志愿服务。
  同时,蛇口街道及时表彰在志愿服务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及单位。南水社区志愿者邬冠星曾获全国无偿献血银奖;海湾社区志愿者、海湾股份公司董事长樊伟民被评为深圳市文明市民;蛇口医院志愿服务队王宁禄等50名志愿者荣获“五星级义工”称号。
  2008年12月5日,北京,全国志愿服务工作表彰大会。该街道的孙钢、郭玲被评为优秀志愿者;蛇口社工志愿服务队、蛇口街道团工委志愿服务队被评为优秀志愿者组织;蛇口街道办事处被评为志愿服务工作先进单位……


  特色节日涵化社区文明
  “我们这儿,开丁节比春节还热闹!”渔二社区的柳老先生告诉记者的,是他们源于明朝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些原本是广东海丰地区的“水流柴”们长年以海为家,直到漂流到蛇口街道渔二社区,聚居至今。
  改革开放,再一次改造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将“多子多福、保卫家园”的开丁节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增加了“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时尚观念,变成了宣传计划生育政策的载体。在2007年以来的和谐社区建设中,又增加了文艺表演、游园及计生论坛等内容。节日期间,不管是原居民,还是租住户,彼此串门,互致问候,分享美食。
  南水社区的娣妹节已13届了。1997年香港回归,他们便设立了这个节日,以吸引当年外嫁香港的女性“回娘家、看变化、洽感情”,以邬金英为代表的社区文艺骨干,以舞蹈、山歌等形式全情呈现客家文化。
  湾厦社区老人较多,因此设立了“老人节”,至今已经8届。节日期间,湾厦社区居住在香港的60岁以上老人全部回来,享受大盆菜以及社区老人们自编自演的扇子舞、太极拳、合唱、独唱等节目。
  渔一社区的居民以渔民为主。改革开放后,外来人口增多,社区事务变得复杂。社区工作站以丰富和提升社区文化为突破口,设立了邻居节,重塑居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有个根叔,嗓子不错,打鱼时候吼出的声音很有味道,我们就把他请来表演。”陪同采访的蛇口街道民营党委副书记赖月安,显然看重居民生活变化带来的“文化保护”问题。他在挂职渔一社区期间,整合了有限的公共空间,变身为“睦邻广场”。他还针对社区老人多,推出了金婚、银婚评选,鼓励成立“兴趣小组”等。
  蛇口街道12个社区几乎都有特色节日。各类节庆在保留传统同时,都被赋予了时代内涵,融进了和谐理念。
  除了别具特色的乡风民俗节日,蛇口街道还开展了“唱响和谐之歌”系列活动,比如“蛇口普法文化节”、“休渔期文艺体育节”、“社区科普大讲堂系列讲座”、“社区居民合唱歌咏比赛”、“书法、摄影、美术作品展”等,“思源杯”篮球赛,专为农城化股份公司的原居民设置的,“休渔杯”篮球赛是专为蛇口等村的渔民特别设计的。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吸引了大批居民参与。


  公共事务增进社区认同
  由于历史原因,有一些既非商品房也不属于农城化股份公司管理的“城中村”。“居民理事会”的实践对这类“城中村”的管理或许有些启发。
  雷公岭社区居民理事会,曾获民主研究专家、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高度肯定。由全体居民推举的七名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的这个理事会,行使相当于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的双重职权,实行“自有物业、自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社区工作站指导居民理事会,建立了规章制度,促使理事会规范运作。
  大铲社区的老年协会,具有类似功能。在大铲,1000多名居民中,就有一半左右是老人。社区成立了老年协会,吸引注册会员150多名,举办电脑、绘画、舞蹈、书法等培训和讲座,每年还组织去台湾、新加坡、韩国等地,学习、交流社会公益事业。
  “为庆祝经济特区30周年,我们准备在中秋节推出‘特区奉献奖’,重温敢闯精神,教育年轻人!”71岁的社区老年协会会长李鹤松津津乐道。
  老有所养,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渔一社区“社工+义工”性质的老年服务团队,于2009年推出了为老人建红星档案、黄星档案、蓝星档案服务。这个以下岗人员为主的团队,还设立了24小时服务热线,低价或免费提供包括外出事务办理等在内的多种服务项目。该团队获得2009年度“全国优秀志愿者服务项目奖”。
  郭玲大姐家并不宽裕,却一直参与海湾社区“四点半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作为深圳2000多名五星级义工中的一员,她已为社会提供累计3000小时以上的志愿服务。


  爱心社区的情感纽带
  一撇一捺、相互扶助为“人”。这是汉字的智慧,也是生活的真谛。在蛇口街道,这一点随处感受得到。
  2006年8月,海湾社区一个单亲家庭女孩珠珠,刚毕业还未走向工作岗位就查出患了脑肿瘤,挂点蛇口街道的市卫生局领导作为其“一对一”的帮扶者,除了带头捐款外,还发动单位工作人员进行捐助,并联系医院给予部分项目免费治疗,经过三次手术,珠珠最终痊愈出院。身体完全康复后的珠珠,积极参与社区各项工作。汶川地震发生后,她和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一起到社区、居民家中发动捐款。
  “一对一”活动,是在蛇口街道党工委引领下,汇聚社会力量,帮扶困难群众的具体载体,促进党员、团员和公职人员更好地服务居民。
  在渔一社区,很多渔民文化得到了很好保存。平时,村民家中蒸制九层糕、芋头糕等美味糕点,邻里聚在一起品糕点、谈趣事、聊家常。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支持下,渔一社区设立了多个“美食睦邻点”,不仅让居民经常相聚,也将传统美食文化传承了下来。
  “睦邻点”,是由热心公益的党员、群众自觉发起、形成的,包括读书看报、社区论坛、文体娱乐、健康生活等,内容涵盖社区居民生活各个方面,以营造睦邻文化,加强互帮互助,倡导文明科学,推进社区民主,密切邻里关系,促进身心健康。3年来,蛇口街道指导建设了多个“睦邻点”,不断丰富活动内容,为邻里间沟通交流搭建平台。
  海滨社区以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为主体,将“爱心驿站”打造为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市场化运作,经营爱心,服务公益;
  海昌社区创建了“市民学校”的联合办学模式,促进了企业员工公寓楼栋和谐文化的建设;
  大铲社区的“爱心跳蚤市场”红红火火,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买到所需物品,顺便献上一片爱心……
  听有内容、看有形象、学有经验,这是蛇口街道和谐社区建设提供的“样本”。
  人们都说,蛇口街道真是一条温暖街道、友好街道、爱心街道!
  (吕雪良 鲍传文 文/图)


  短 评
  大家齐努力 和谐自然来
  社区和谐,重在“和力”。
  从社区内部讲,社区党组织是核心,居民自治是根本。蛇口街道各社区自觉创新载体,建立和完善运作机制和协调机制;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方便社区群众,为社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以文化活动为载体,社区理念、道德教育、文娱活动渗透社区事务……种种氛围的氤氲下,社区“主人翁”共同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水平不断提高。
  从社区外部讲,社区工作成为蛇口街道重中之重的工作,社区基本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多种力量通过有效载体紧密配合,社区工作力量得到整合,民政、治安、环保、卫生等部门倾情投入;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和谐社区建设有了足够的物质、精神和智力支持。
  大家齐努力,和谐自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