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幼教早教新闻
正文
字体:

如何给学龄前的孩子挑选兴趣班?

来源:转载编辑:chiot发布时间:2011年10月13日

内容导读:时下,有许多因孩子上兴趣班的问题引发了孩子祖辈和父辈间的争执。究竟该不该给学龄前孩子报兴趣班呢?

  要不要给孩子报兴趣班?怎样选择报班?孩子不出成绩怎么办——

  时下,有许多因孩子上兴趣班的问题引发了孩子祖辈和父辈间的争执。年轻的父母为了增加孩子未来在社会中竞争的筹码,或者看别的孩子都上兴趣班了,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执意给孩子报钢琴课、美术课等兴趣班;而爷爷奶奶却认为孩子太小不该有那么大压力,3、4岁的时候还是自由玩耍的年龄,用不着急着去参加培训班、辅导班;还有的父母也拿不准到底该不该给孩子报班、报什么样的班,因此一直犹豫不决、呈观望态度。究竟该不该给学龄前孩子报兴趣班呢?

  ●要不要给4岁孩子报兴趣班?

  雯雯是个4岁的小姑娘,聪明伶俐。妈妈为了纠正女儿的内八字,也为了从小培养女孩子良好的形象气质,带她报名参加了“小模特”班和“拉丁舞”班。爷爷奶奶对此很不赞成,认为一个才4岁的孩子,走路都刚学会,去学什么模特、拉丁舞?雯雯妈妈坚持让孩子参加。为了不引起矛盾,老人们也就不再坚持了。然而元旦前夕,“小模特”培训机构组织孩子们参加一个服装品牌的新品秀,整整一天,孩子不停地换衣服、上台、表演,身体受凉不说,孩子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一天下来,陪同去的爷爷奶奶心疼得不得了,回家后说什么也不让雯雯再去上这个“模特班”了,而且拉丁舞班也不让去了。为这事,雯雯妈妈与公公婆婆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学龄前的儿童究竟该不该上兴趣班?对此社会上也始终争议不决。近日,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的新书《家庭成就孩子:李子勋的后现代亲子课》问世,书中辟出一个完整的章节讨论“要不要给4岁孩子报兴趣班”。当笔者问及李子勋为何要选择4岁来写时,李老师指出:“从孩子成长的脑发育规律来说,三岁之前太小,七岁之后大脑开始理性发展,所以4岁是最有价值的年龄。”李子勋认为“该不该”的最终答案是肯定的,“我个人主张有条件的家庭在孩子小的时候,给孩子提供条件接受各种信息的刺激,尤其是艺术方面,例如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的启蒙,发展孩子对自然形体、色彩、质感的感知。”

  然而也有专家指出,报兴趣班千万不能以功利为目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赵霞老师认为:“如果父母给孩子报兴趣班的目的是出于攀比,似乎不太适合。兴趣班兴趣班,主要看自己孩子是否感兴趣。”

  ●该给孩子报什么班?

  要学一门语言,但不该用成人的方式学

  谈到该给孩子报什么班,李子勋老师明确表示:“3岁以后,孩子至少要学习一门外语。”然而李老师并不赞成以我们传统学英语的方式让4岁孩子学语言,比如抄单词、背书等等,他指出:“所有机械的东西对儿童都是有伤害的,因为这样容易形成思维的节律,抄字会越超越傻!”

  “对于4岁左右的孩子,要进行语感教学。”李老师谈到,“单词不是背出来的,而是拼出来的。”有些家长担心孩子还太小,怕孩子把拼音和英文混淆。对此李子勋老师告诉家长们大可不必担心,“中国的汉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得多,还没有达到混淆的地步。”

  4岁左右的孩子学语言,更主要的是有一个感性的了解和语言环境的初步认知。李子勋老师谈到:“10岁以下的孩子都得‘玩着学’,只要有知觉就好。孩子在7岁以后,文字能力才开始飞速发展,此前他们的思维方式充满复杂性,所以,4岁大的孩子你不能以成人的教导方式教育他,比如成人教他绘画,看起来他会比别的孩子画得更像,但这是人类生成的文化模型,会让孩子失去创造性,学语言也是同样的道理。”

  ●是孩子的兴趣,不是家长的兴趣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徐明老师谈到,“作为家长,在上兴趣班前,一定要征求孩子的意见,他究竟喜欢上什么班,然后再作出决定。这是因为兴趣在幼儿的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幼儿心理发展得不成熟,做事的情绪性强而理性不足。所以,幼儿的兴趣情况是我们首要考虑的。”

  当然,孩子年龄小,辨别是非和自我认知的能力比较差,那么,如何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和长处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赵霞老师指出:“父母平时要多关注孩子,尽可能多的和孩子相处。”她建议家长有意识地在家里提供一些操作材料,引发幼儿的兴趣,比如在家里有意识地多播放音乐,观察孩子在听音乐时的反应;如果孩子在听音乐时表现出很想和着音乐一起动、扭身子、点头、跳等动作时,说明孩子的乐感不错,有和音乐一起动的愿望,你可以让他上舞蹈班试一试。

  ●孩子学不出成绩怎么办?

  李子勋老师说:“很多家长带孩子去上兴趣班,总是习惯性地观察孩子在兴趣班上的表现:不是看孩子快不快乐,而是把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比来比去。”李老师尖锐地指出:“家长逼迫孩子去上这些课不是为了孩子高兴,而是为了家长放心。”他进一步分析说:“成功的家庭不会去比成绩,他们所关注的是更自由、更放任的教育,对于孩子成绩的比较其实是处于对自己、对家庭本身的自卑心理。”

  “根据自然的节律,孩子会有一段时期学习不好、成绩不好的状态。所以无论对于什么年龄的孩子,家长都不要苛责其成绩时刻保持优秀。”李子勋老师主张一种自然取向的教育观念,“对于四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学习并不是表现和成绩;有时候,专注的神情也是一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