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幼教早教新闻
正文
字体:

幼小衔接并非超前学习 旨在缓冲升学坡度

来源:转载编辑:小郎君发布时间:2011年9月14日

内容导读:幼小衔接教育旨在减缓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坡度,帮助儿童从幼儿期逐渐过渡到学龄期,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但目前的幼小衔接教育,大多违背了教育规律。

  幼小衔接教育旨在减缓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坡度,帮助儿童从幼儿期逐渐过渡到学龄期,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但目前的幼小衔接教育,大多违背了教育规律,变成了对小学知识的超前学习,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

  “小学化”已成幼小衔接教育的顽疾

  当前,一些地方的幼儿教育机构,以幼小衔接为名,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小学化”的教育。很多公办园,每到大班阶段,就会因不提前教拼音、识字等小学内容而导致生源大量流失,有的幼儿园中班时有6个班,可升入大班后就剩下2个班了。而一些以“小学化”教育为特色的民办园大班和小学附设的学前班则招生火爆。迫于家长压力和生存需要,一些公办园不得不在大班课程中增加小学内容。与此同时,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也举办了名目繁多的幼小衔接班,它们有的以提前教授小学知识为特色,有的以小学入学考试培训为噱头来吸引生源。虽然大多价格不菲,甚至有的收费高得离谱,但家长仍然趋之若鹜。在这种环境中,一些孩子除了在幼儿园或学前班接受“小学化”教育外,节假日也被家长安排参加了多个幼小衔接班,忙得不可开交。

  除此之外,一些小学的一年级在作息制度、课程模式、教学形式、学习环境等方面与高年级毫无差异,每天上6节课,每节课45分钟,教学以口头讲授为主,每天都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丝毫未延续幼儿教育的活动性、综合性、生活性及游戏性等特点。

  幼小衔接教育旨在减缓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坡度,帮助儿童从幼儿期逐渐过渡到学龄期,以顺利适应小学生活。但目前的幼小衔接教育,大多超越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违背了教育规律,这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会导致他们对学习的反感乃至厌恶。正因为如此,虽然近年来的幼小衔接教育搞得如火如荼,但孩子进入小学后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小学教师普遍反映一年级学生在遵守课堂规则、独立完成任务、生活自理、学习习惯等方面表现很差;一些家长也反映,孩子入小学后出现体质下降、睡眠不足、厌恶上学等症状。

  “小学化”的幼小衔接教育,不仅不能减缓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坡度,反而会加剧儿童身心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冲突,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

  如何制止幼小衔接教育“小学化”

  坚决取消各种形式的小学入学考试。小学入学考试,加剧了幼小衔接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应坚决制止。其实,通过这种方式对儿童将来学习成绩进行预测并不靠谱。孩子在入学摸底考试时取得的成绩,只能反映其是否先学了小学知识,根本无法反映其将来的学业水平,更无法预测其将来的发展潜力。事实证明,先学小学课程的孩子在入学考试中可能会取得好成绩,但这种优势会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而逐渐消失,并且因为学过了,他们在课堂上容易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影响其他同学。因此,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加强管理,坚决取消小学有害无益的入学考试。

  加强对民办园、学前班和幼小衔接班的监管。政府应加强社会力量办学管理,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防止因各部门相互推诿而使民办园、学前班和幼小衔接班陷入无人监管的盲区。教育行政部门应逐步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师资准入制度、课程准入制度、广告宣传审定制度和质量监管制度等,并严格执行,禁止任何幼教机构以幼小衔接之名进行“小学化”教育。此外,媒体和专家学者也应积极宣传,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教育理念,科学理性地对待幼小衔接教育。

  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教育、管理和培训支持。在一些西方国家的师范教育中,学前与小学低年级属同一层次,获得这一层次证书的教师可任教于小学或幼儿园。我国的师范教育课程也应作相应调整,至少让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在职前阶段就能系统了解相邻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特点。教育行政部门应为幼儿园和小学牵线搭桥,为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进行业务交流搭建制度化平台。幼儿园大班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可以组建固定的教研团队,相互学习,共同研究幼小衔接的教育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机构、教育专业组织等也应积极关注幼小衔接教育,举办专门的幼小衔接教育学术讲座和研讨会,大力支持一线教师开展幼小衔接教育研究,广泛宣传优秀的幼小衔接教育成果。

  加强幼小衔接研究,尤其是小学教育如何与幼儿园教育相衔接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一直都非常重视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但对于小学一年级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小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理论工作者却鲜有问津。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幼儿园和小学应承担对等责任,小学教育理论工作者也应加强幼小衔接教育研究,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小学深入探索幼小衔接机制。笔者认为,幼小衔接应是幼儿园和小学在学习环境、课程系统、教学方式、作息制度等方面的全面对接,而其中最主要、最具有难度的是两阶段课程与教学之间的对接。20世纪30年代,陈鹤琴先生曾说:“幼稚园与一年级的孩子在年龄、体格、智力上都相差不远,不宜作显著的课程分隔。”幼小两阶段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相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等都应积极参与,共同探索两阶段教育尤其是课程与教学的衔接机制。 

  确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幼小衔接教育旨在通过增强幼儿园和小学两阶段教育的连续性,降低幼小两阶段教育异质性给儿童身心发展所造成的冲击。作为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园大班与小学一年级教育之间,应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与分离。“小学化”的幼小衔接教育是超前教育,不仅未缓解过渡期儿童身心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冲突,反而扩大了两者之间的鸿沟。因此,“小学化”的幼小衔接教育的本质是反衔接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幼小衔接阶段教师、家长等都应认清幼小衔接教育的反衔接本质,不被儿童能识多少字、会做多少道算术题等短时、显性的成绩所迷惑,应自觉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将幼小衔接的教育重心放在培养儿童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认知能力等具有终身发展价值的基本素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