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股市萎靡不振,但存款依然在“大搬家”。数据显示,全国4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3377亿元,同比少增832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大幅净减少4678亿元。事实上,从去年年中开始,存款搬家的势头一直持续至今,并于近期达到阶段高峰。不过,与往常不一样的是,随着股市楼市投资回报率降低,居民不得不寻找新的投资渠道抵抗通胀压力。那么,这4678亿元全国居民存款究竟流向了哪里?本期投资周刊试图追踪它们的迁移路线。
现实
越存越亏无奈“搬家” 负利率仍将持续
虽然央行已经多次加息,但是相比起5.3%的CPI,目前3.25%的一年期存款负利率现象仍然严重。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在“中国理财十年”论坛上对本报记者表示,随着工资大幅度的上涨,接下来中国的通货膨胀将出现一个长期的、结构性的上涨。他预计,未来10年通胀率会在5%左右的位置徘徊相当长的时间。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的加息进度,负利率将仍然维持较长一段时间。
“服务业通胀已经开始快速攀升。从去年12月的2.7%,今年1月已经涨到了4.7%。人们对工资上涨的预期已经出现,服务业通胀出现已经在所难免,从而造成今年的通胀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他强调,由于服务业提价,通货膨胀很难大幅下降,政策利率也难不大幅上升。“一旦这种情况出现,中国人民银行在下半年也要继续加息。”陶冬指出。
存款购买力一直缩水,使得不少存款搬家到其他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或者投资市场中。实际上,4月的第一周,已经有某国有银行广州分行人士向南方日报记者反映该行存款在一周内已经出现大幅下降。西南证券(11.87,0.00,0.00%)宏观经济分析师王剑辉指出,居民存款的积极性不高,存款的下降与当前持续存在的负利率状态有很大关系。“在股市和房地产投资并不看好的条件下,很多资金投向了黄金、古董等的炒作,或者进入民间放贷领域。”兴业银行(14.53,-0.45,-3.00%)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专栏)也认同这个观点。
与存款数据下降相对应的是,多个投资领域出现了喜人的增长:4月份银行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1131只,相比去年同期的781只增长44.8%;贵金属高烧持续不退,即便遭遇“白银爆仓”、“存款不如存金”的投资观念仍然在市场中蔓延,投资者只恨买得太少。此外,南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民间借贷的年化利率水平已经达到了30%,贷款需求旺盛,愿意拿出资金提供民间拆借的人也越来越多。而多家银行理财师反映,银行古董、收藏品、信托、PE股权等高端投资领域,参与的资金额都呈现出上升的态势。
去向一 理财产品成为存款搬家第一“圣地”
银行理财产品不是唯一的流向,但应该是存款搬家的一个重要去向。今年以来,短期理财产品始终占据主流,具备流动性强,收益率高等优势,相比始终负利率的银行存款,居民的投资热情被激发出来。金融界统计数据显示,上周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步伐稍有减缓,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今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的总体数量。截至5月18日,2011年以来银行共发行理财产品5228只,其中4月份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1131只,相比去年同期的781只增长44.8%,增长幅度惊人。
工商银行(4.49,-0.05,-1.10%)广东省分行高级理财师陈乾对南方日报记者表示,最近明显感觉到存款较大幅度减少的同时,固定收益型理财产品却销售异常火热。他指出,由于理财产品利率升幅较为明显,客户存款有明显流向理财产品的趋势,而且主要是流向固定收益类产品。“面向普通消费者的债券类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从以前的3%升到目前的4%左右,由于风险低,收益固定,在通胀高涨的情况下,比3.25%的一年期定期存款有吸引力多了。”
根据巨灵财经数据统计,上周发行的233只理财产品中,组合投资类仍旧占据发行首位,上周共发行109只,占总发行量的46.78%,处在第二位的是债券投资类理财产品,发行数占总体发行数量的43.78%,而结构类理财产品、股权信托贷款类理财产品,权益投资、货币外汇类的占比相对少。
此外,有银行理财师还向记者透露,目前各家银行都有一些针对高端客户专门发行的信贷类固定收益理财产品,门槛在50万—100万元不等,资金募集后专门投向一定的信贷项目,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6%-7%,由于投向和收益都是固定的,这类产品也受到了高端客户的追捧。
除了人民币产品,外币银行理财产品也是很多投资者较为熟悉的投资。上周各家银行外币理财产共发行22只,投资领域涉及债券投资类和组合投资类,期限从7天至1年不等,但比此前发行有所回落。由于是高息走强货币,澳元理财产品在外币理财中一枝独秀,收益持续走高。
□投资提醒
目前市面上理财产品众多,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除了关注理财资金投向、收益类型外,投资期限也非常重要,尤其在加息周期中。近期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多为30-180天的中短产品,同时也反映出市场的需求。理财师陈乾指出,由于下半年加息预期仍然存在,利率水平将进一步走高,加息周期里投资半年期以内的理财产品更适合。
此外,很快端午假期又要来了,不少银行又开始猛推超短期假日理财产品。不少人近日频繁收到诸如“人民币理财10万起,7天3.2%,14天3.7%,21天3.9%”一类的理财产品推销短信。分析师指出,投资者购买时一要注意这里的收益是年化收益率,二要注意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时的“空转”成本。“理财产品的申购日到计息日有几天的时间差,这段时间资金并没有产生收益和利息,如果将投资资金长期在超短期理财产品中长期滚动,将损失较多的收益,并不划算。”陈乾建议,如果资金是专门用来购买理财产品的,选择稍稍长一点的,一个月到半年的产品更合适。
不少银行理财师都向记者表示,目前投资者客户中大部分是中短线投资者,经常会有短暂追捧某种理财产品的行为,投机的成分比较大。但还有少数客户坚持各种投资保持不变的配置比例,这类型的投资者资产也获得了可观的增长。“我们观察过,从2007年到现在,一直保持资产投资比例不变的客户也获得不差的收益率。如果你拿不准哪一种投资比较好,并相信中长期资产总体价格会上升,那么不妨考虑以这种方式投资。”
去向二 贵金属投资受广大投资者追捧
除了理财产品以外,在全球通胀高烧不退,动荡因素层出不穷的情况下,以黄金为首的贵金属一路高歌。21日国际实物黄金价格一举突破1500点,冲高至1513.50美元,大涨1.32%。持续攀升的价格促使贵金属交易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贵金属交易。银行理财分析师告诉记者,在不断上涨的黄金行情中,很多客户在与银行客户经理沟通时都“只嫌当时买得太少”。
以零售客户基数最大的工行为例,今年第一季度贵金属业务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交易量超过了2万吨,已经相当于2010年全年的交易量。与此同时,该行贵金属业务客户群体也快速扩大,一季度末客户数量已超过了300万户,比上年末增加60多万户。一季度该行共销售实物黄金产品17吨,销售实物白银产品27吨,销量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此外,工行相关负责人还告诉记者,一季度工行的纸黄金、纸白银等交易类贵金属产品的交易规模也呈爆发式增长。尤其是随着一季度白银价格走出一轮上涨行情,在遭遇大跌之前,白银产品已经逐渐成为投资者追捧的贵金属投资主角。暴跌前,工行当时纸白银等产品的交易量剧增,日均交易量超过了200吨。
但银行理财师也指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目前的贵金属T+D投资由于是双向投资,风险比普通纸黄金、纸白银和实物都要高很多,对投资者自身的技术要求也较高。而由于黄金和白银的波动比例一般是1:3,白银波动更加剧烈,风险更高。他建议投资者不要一窝蜂地去跟风投资,要选择与自己合适的投资产品。
“最近一段时间黄金与美元走势的相关性非常明显,由于不希望大宗商品价格涨幅太高,美国预计不会让美元大幅度贬值,至少美元崩溃论是不成立的,因此投资者最近要多留意美元反弹,其将对黄金走势造成影响。”黄金理财师表示。而白银目前跌幅已经非常大,分析师指出,若白银跌破回落到29美元/盎司,中期将有交易机会出现,不妨关注。
□投资提醒
正如不同投资策略适合不同投资者一样,不同投资也对应着出不同的交易品种。理财师提醒,目前市面上有多种贵金属交易品种,如账户贵金属、实物贵金属、实物贵金属递延、实物贵金属积存,但不同投资者适合的产品并不一样。
投资贵金属最简单直接的是实物交易。投资者可根据每日公布的实物贵金属报价在相关银行网点进行交易,购买实物贵金属以后,可以拿回家收藏保值,也可通过低买高卖赚取价差进行投资。但由于实物贵金属的交易成本较高、交易相对不够便捷,如果没有较大的获利空间,不适合投资实物,而明显的获利空间往往需要由长线积累,较适合长线投资。
此外,市场中最为火热的贵金属投资品种首推纸黄金、纸白银,比较适合中短线投资。账户贵金属交易时间连续、资金划转便利。投资者按银行报价在账面上买卖虚拟贵金属,通过把握国际贵金属走势低吸高抛,赚取差价,并不发生实物白银的提取和交割。
而较适合高级投资者的则是贵金属T+D业务。贵金属T+D可以做空,实行杠杆交易,收益也较此前两类投资扩大很多。值得注意的是,贵金属T+D业务可能会带来超高收益的同时,也可能会引起全部本金的损失,是高级投机者的游戏乐园。
去向三 大额资金开始进入民间拆借
在央行货币紧缩政策不改的情况下,民间融资需求也在不断地找出路。由于借贷需求旺盛,收益也高,吸引了不少闲置大额资金纷纷进入民间拆借集资浪潮。广州今年前两个半月民间金融异常活跃,其营业收入出现明显增长,有的增幅甚至超过四成。一季度过后,民间借贷需求不但不减,利率还一路水涨船高。
据了解,目前广东民间融资比较发达的都集中在东莞、中山和佛山等中小企业较多的地方。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广东银行业人士向南方日报记者透露,截至2010年底,东莞正常的银行渠道融资规模在4000多亿元,而据相关监管部门的调研测算,东莞的民间融资规模大约也有2000亿至3000亿元。相当多出了一半到3/4个银行体外融资体系。
根据广东银监局去年底在东莞的调研情况,当时东莞民间借贷加权平均年利率为22%。但随着货币政策不断紧缩,银行信贷资金规模的逐渐压缩,中央房地产打压政策进一步出台,企业的资金链条越绷越紧,民间资金却又找不到很好的投资渠道,于是民间借贷今年越发红火,利率也随着银行利率“水涨船高”。
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相关监管部门4月份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珠三角企业平均银行贷款成本在年息8%-9%左右,但民间拆借成本已经到了年化30%。而纵观目前国内的各个投资渠道,无论是实业经济还是资本市场,要获得30%的年化收益率并不容易。“风险肯定有,而且不少,但是收益也高,如果借给的是可靠的、自己了解的熟人‘企业’,期限又短,对我们这些投资无门的资金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南方日报记者月初调查时,刚将自己的过百万资金拿出来供拆借用的投资人“阿超”表示。
2月中旬,中信建投对全国17家民间金融机构的联合调研显示,小额贷款公司放贷利率基本达到法定上限,即基准利率的4倍。而一些自发通过“投资公司”等募集的拆借利率更高,扣完后给到出资人的收益也不少。
□投资提醒
由于目前央行规定民间个人借贷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双方协商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的4倍。超过上述标准的,应界定为高利借贷行为。法律只对人民银行确定的银行同期同档次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4倍以内的予以司法保护。
也就是说,按照目前6个月至一年的贷款基准利率5.31%来算,月息超过1.3%、年息超过21.24%的就已经高于现行基准利率的4倍,但是目前的民间拆借利息远不止这个程度。
律师指出,一旦发生纠纷,超过利率上限4倍的部分利息并不受法律保护,法院只会判决贷款人归还借款人本金和低于4倍贷款利率的利息,其他利息被判无效。因此出资供拆借的投资人要额外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