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缺乏系统教育
国学如今正在成为幼儿教育的一大看点。近来,各个城市私塾教育屡屡出新,频出奇招,以吸引家长眼球、争抢生源。上海把“瑜珈功”搬上了课堂,武汉开创了“吐纳入定”教学法……面对这些教程,许多家长有些不知所措,幼儿教育到底要向哪个方向发展?
记者采访发现,很多家长表示孩子们国学相关的传统文化经典大多都是自学的:“现在学校又没有开设这样的课程,我们一般自己带着孩子去书店选一些古典名著、古代典籍,让他自己看。”在缺少系统的教育下,从书籍、互联网等了解和学习国学成了大多数孩子的选择。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年轻一代并没有遗弃国学等传统文化,只是没有机会与之接触而已。
家长和老师都有重视国学的普遍认识,他们表示,让孩子较早地接触国学,不仅可以陶冶情操,增强自身修养和培养良好人格,拓宽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对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有好处。怀集一位小学语文老师说,“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理解能力,为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现在的语文教学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对文化的熏陶与人格的培养重视不够。”
幼教市场引入国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我们对自己传统的东西抛弃得越来越多。因此,现在的孩子普遍缺少一个自我认同感。他们不了解自己传统的东西,渐渐失去了自己文化的根。这种情况被家长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一个东西来弥补这种状况,国学班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不久前,肇庆首个国学班正式开课,引起大家的关注。据了解,鼓励孩子学国学的家长们初衷各有不同,有的是为了让孩子增长文史知识,得到传统文化熏陶;有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记忆力;但也不乏比较功利一点的想法——为了提高写作能力、语文成绩。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很难说对每个孩子都能真的起到作用,尤其是短期内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国学学习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让幼儿园的孩子或小学生诵读传统经典,就是在他们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让他们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作品。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一些细节问题上,也会有更多更好的依据,比如孔融让梨之类的小故事、小情节,都可以成为孩子的学习榜样。
读经也要现代化
尽管目前教育界、文化界已经形成了讨论国学的热潮,但仍有人质疑国学、排斥国学。在这一社会背景下,要真正有志于振兴国学,就必须引导国人重新接触国学、接纳国学。
有关专家表示,当下的一些国学班介绍的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些最基础的知识的普及。光靠知识的灌输并非是国学的最终目的,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它的意义应该是渗透进每个人生活的细节中,贯穿在做人的道理中。知行统一,不能坐而论道。
国学班诵读经书只能作为现行教育的辅助教学内容,老师、家长不可过于重视而影响或忽视孩子正常课程的学习,更不可盲目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对于幼儿读经,也需有所选择,因为经过若干年的变更,经史子集里的一些价值和观念也与现代社会相去甚远,所以不能将国学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虽然国学教育在幼教市场炒得火热,但是,对于儿童教育是否应该引入国学教育仍然引起分歧。有的孩子虽然能流畅地朗读《中庸》、《大学》等古代典籍。但经文中的深奥道理和真正精髓他们是否能懂呢?这正是如今热兴的儿童“读经运动”颇受争议之处。
赞成:孩子们现在开始背诵中国传统经文,既长知识,又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反对:孩子的理解能力太弱,不应该过早地学习国学经典,因为仅仅靠死记古典经文不能起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而且,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上,花太多精力在这上面不太现实。以为借读经可以解决现今一些社会道德问题,未免太天真了。
专家:国学教育要从孩子抓起
不久前,中山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民俗学家叶春生教授来我市主讲了“星湖讲坛”首场国学系列讲座。叶教授认为国学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
诵读国学经典
叶教授说,人的记忆力最深的时期就是在青少年时期,小时候背诵过的国学景点名篇会深深印在脑子里,“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我今年68岁了,但小学时候老师让我们背诵的诗词文章现在都还记忆犹新,永生难忘。还不到10岁时背诵过的《滕王阁序》、《出师表》至今都能背诵如流。”
现在对于幼儿教育是否应该引入国学还存有分歧。“国学底蕴还能够引发丰富的思维,比如以前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老是把‘草低’写成‘草地’。直到有一次亲自去到内蒙古大青山,真正见到草原、牛羊,风吹过,草原上草波浮动,隐藏在其间的牛羊的脊背显现出来,我这才真正理解了‘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含义。”“要更加重视国学,发扬国学经典,从中小学抓起,这一点肇庆做得很好。比如‘星湖讲坛’,给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了解科学文化知识的很好的渠道,国学系列讲座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
让文化唱戏
对于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叶教授有独到见解。“现在常常讲‘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在城市发展初期是可以的,但不能老是经济唱戏,继续唱下去,必定‘没戏’。要让文化唱戏,在经济中加大文化的成分,经济文化化,让文化成为主角。”谈到肇庆如何发扬岭南传统文化,“肇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岭南文明的发祥地,要根据自己的特点,重视本土文化资源,发挥地方优势,比如端砚、六祖、盘古、龙母文化,都是肇庆所独有的,弘扬自己的文化,‘借壳上市’,具有民俗底蕴,获取更好的收益。”
谈到具体对策和做法,叶教授说,“肇庆在广东经济发展历史上有其辉煌的一页,但后来渐渐衰弱,渐渐不如珠三角地区,虽然近年来有复兴的迹象,但要赶上珠三角还有一定的距离。所以肇庆必须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力度,利用本地文化资源、独有的特色文化,加以重点开发,打造精品,争取在这些方面成为排头兵,经济上再创辉煌。”
国学为什么这么热?
国学热,究竟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经典著作的研究?还是在物质爆炸精神家园荒芜的现代社会人们出现集体信仰危机下对古代传统文化的怀念和追思?或者仅仅是一个时髦的标签?国学的作用和现实意义是否被夸大了?国学究竟该热还是该冷?从传统中走出来的国学在传统和现实间该如何自处?少儿读经成时尚,儿童教育是否该引入国学教育?
把当今社会沉重的期望寄托在国学这条古老的帆船上,难道能救治道德危机,能挽救社会道德的沉沦?人们读国学经典著作往往是从实用性角度出发,充满功利性,这是否掩盖了国学的本来面目和内涵?
物质财富急速增长,西方、日韩文化入侵,人们精神世界缺乏引导,转而投向传统文化中寻找信仰,而国学中积极向上的观念和理论就在这种情形下成为了人们的精神寄托。
今天我们生活的社会中,传统的道德规范正在流失,传统的中华文化正在断层,我们甚至正在丧失自己的民族个性。对于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对于青年一代,学校教育中更多的是强调知识的传授,却往往忽略对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重视物质财富而轻视高尚的道德情操,这种狭隘的教育方式,造成部分青少年争强好胜,缺乏社会责任感。在一份调查问卷中,发现多数小学生文化品味较西洋化,而大学生中,传统文化观念也是淡薄。
倡导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对现行教育方式的有益补充。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们行为处事的道德标准,我们应该用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来熏陶现在的青年一代。同时让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根植于下一代的心中。
近日来一股倡导国学复兴的热潮正在网络上盛行起来,很多大学开设了介绍中国古代礼仪文明的课程,南方的一些城市也悄然兴起了现代私塾教学,这些都体现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渴望与渴求。中国的传统文化至今应仍闪耀着灿烂的思想光辉,国学的复兴和推广,在今天的社会应具有深刻的反省意义。无论对待国学,还是国学复兴,个人认为应该抱着理性的眼光来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