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爱情无国界,但除了谈谈情、说说爱,生活更多时候是琐碎的“一地鸡毛”。跨国恋,让情感跨越了文化与种族的藩篱,但却似乎总有一些东西,留在了藩篱的两侧,各自遥望,难以言和。
在伦敦读书的小芸,现在最怕过周末,因为一到周末就得陪她的英国男友去参加他的“朋友圈子”的聚会。“他们讲的笑话,我完全听不出笑点在哪里”,小芸向《英中时报》记者表示。
而每次小芸带男友去参加中国同学的聚会,也基本上很难融入。“中国人在一起,大家都还是习惯说中文,他(男友)和大家也没什么话题,气氛就变得很尴尬。”除此之外,小芸觉得自己和男友在“经济问题”上也存在着观念上的差异:“他很讲求公平,习惯AA制。虽然我自己也觉得女生在经济上应该独立,而且也认为不应该都让男生付钱,但我还是不习惯太刻意的AA制”,小芸表示。这一切,似乎都是“鸡毛蒜皮”的琐事。但据小芸说,这些都是“易燃易爆品”,经常成为两人起摩擦的导火索。
除此之外,来自中国父母的压力,也让小芸很烦恼。“尤其是我妈,总觉得和老外做朋友还可以,如果谈恋爱结婚,她就很反对,还经常给我举一些,谁谁谁嫁了老外又离婚了之类的例子,让我觉得很烦”,小芸表示:“不过,他对我很好,而且我们也是因为真心相爱才在一起,所以不想就这么放弃。”
事实上,小芸的烦恼,也是一些处于“跨国恋”之中的中国留学生的烦恼。随着世界各地区交流与联系的日益紧密,全球范围内的人口流动也更加频繁,跨文化与跨种族的婚恋现象日渐普遍。但由于语言、文化、宗教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许多受访者向记者表示,或多或少因为“跨国恋”感受到一些压力,这些压力有的来自自身,有的来自外界。
记者在中国留学生聚集的各大华人论坛上看到,关于“跨国恋”的讨论时常成为热门话题,并引发大量争论。在文化多样性得到充分肯定的英国,“跨国恋”仍然是英国华人时常谈论的“显命题”,这个命题本身的频繁“被讨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它的被接受、认知和了解程度仍有提升空间,还远没有如“衣食住行”一样被人们当成“再自然不过”的日常现象。
另据“环球网”2009年所做的一项有关“跨国婚恋”的调查,近六成的中国网友表示能接受跨国婚恋,而在“你认为跨国婚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的话题中,选择“家庭观念差异”和“爱情观念差异”的比例最大,分别为35%(1126票)和27.6%(888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