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自考新闻
正文
字体:

2009年自考政治经济学(财经类)助学指导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9年3月30日

内容导读: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为什么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答: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和基本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原因是:(1)生产力总体水平低、不平衡、多层次。(2)缓解各种矛盾的需要。资金短缺,就业压力大。(3)市场经济的需要。竞争。交换。主体多元化。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公有制经济必须占主体地位的原因是:第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只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使其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才标志着社会主人经济制度真正建立起来;第二,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保证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第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快速高效增长;第四,公有制是保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经济条件。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确保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意质的提高。第二,保证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第三,发挥国有经济对整个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四,公有制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是就全国来说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3、怎样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其实现形式?   答: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当前,需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具体采用股份制经营、股份合作制经营、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委托经营,等等。   4、怎样理解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公有制企业作为自主经营的商品生产经营者和市场主体,其投资、生产、经营活动都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它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市场。所以,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与消费   1、为什么说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答: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它体现着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中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关系,它既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同时也不同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将实行的按需分配。按劳分配体现了消灭私有制,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要求,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上的实现。同时,按劳分配也体现了消灭剥削,实现分配平等的要求,体现了劳动者在分配领域中的平等关系。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关系,它与将来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实行的按需分配有重大差别。   2、按劳分配是通过哪些形式实现的?   答: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里,按劳分配借助于货币工资形式来实现。工资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两种基本形式。奖金是按劳分配的一种劳动报酬补充形式。津贴是另外一种劳动报酬的补充形式,它是对在特定条件下从事劳动的职工的额外劳动付给的报酬。农村集体经济中的分配形式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3、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答: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在提高效率与分配公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按要素分配,一方面,它促进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使用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它也造成收入差距悬殊,并不断扩大这种差距,有悖公平。因此,需要正确、全面地认识和适当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所谓效率原则,是指社会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企业和国民经济效率为目标。所谓公平原则,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一方面,从微观上应以人们的投入与其收入达到适度平衡为尺度衡量收入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从宏观上应以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保持适当差距为尺度衡量收入的合理性。人们的收入既应拉开合理的差距,不能搞平均主义分配;又应防止收入差距过大,甚至收入差距高低悬殊。这样才能实现公平分配。效率原则与公平原则是一致的,二者必须并重。要以效率促进公平,以公平实现效率。   4、按劳分配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第一,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以参加劳动作为获取消费品的前提条件,劳动者必须参加劳动,才有资格从劳动的总成果中获取应得的份额,不劳动者不得食。第二,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对象不包括全部社会产品,只是其中的个人消费品。第三,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劳分配所依据的劳动,在质上是符合社会需要的、被社会所承认的劳动。在量的方面,是以社会平均劳动量为尺度。社会和集体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的质量和数量分配给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它的运行和发展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它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以外,还具有其特殊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决定市场中主体的结构。(2)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制约着市场经济的分配机制。(3)社会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能够实行更有效、更自觉的宏观控制。   2、我国为什么采取渐进式改革?我国的渐进式改革有哪些特点?   答:所谓“渐进式”转轨,是指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局部开始,分阶段、分层次、分领域地逐步展开,循序渐进地实现改革目标。我国采取的是渐进式转轨方式。这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做出的改革代价小而成效好的选择。因为:第一,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没有现成的方案,只能在改革的实践中摸索,逐步前进。第二,经济体制改革是复杂的多方面的社会改革,旧体制不是简单的废弃就可以消除它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新体制的建立和运行需要有一定的发育、成长过程。第三,经济体制改革涉及社会各方面、各阶层经济利益的调整,突然全面改变经济利益分配关系,会超过社会的承受限度,增加改革的阻力,甚至引起社会动荡。第四,人们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需要逐步深入,尤其是需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我国渐进式改革有如下特点:1.先易后难的有序改革。2.由点到面的改革进程。3.新旧体制兼容的过渡性制度安排。4.由增量到存量的梯度改革。5.改革同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协调。   3、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实现过程是什么?   答: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实现过程是:(1)市场通过价格信号,直接调节生产和需求,在各个部门、各个行业间分配资源,促进资源向社会需要的部门和行业流动。(2)市场通过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把资源分配到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使资源得到合理利用。(3)市场通过价格和竞争,选择各种资源的合理组合。同时还应看到,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并不排斥计划配置资源的作用。   4、现代化大生产为什么单纯依靠市场调节不能完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答:市场机制有自身的局限性,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单纯依靠市场调节不能完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第一,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财政收支总额、信贷收支总额、外汇收支总额的平衡,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是难以实现的。第二,经济结构的调整,如产业结构、国民收入分配的结构等,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既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也难以实现优化和合理化。第三,公正与效率的关系也不能只靠市场来处理。总之,市场调节经济的作用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需要社会计划和宏观调控“看得见的手”来引导。   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   1、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   答:(1)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支柱和主导力量。(2)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层生产经营单位,是具有自身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3)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及市场竞争主体。(4)社会主义国有企业是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实体。   2、增强企业活力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什么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   答:增强全民所有制企业活力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其重要性在于:(1)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2)有利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4)有利于提高企业素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可以在完善企业的动力机制、约束机制、运转机制的基础上,使企业真正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提高企业素质。   3、为什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答:(1)现代企业制度具有政企分开、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等优点;(2)过去的改革只解决了浅层次的问题,没有达到搞活国有企业的目的;(3)现代企业制度有效地实现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和民主管理。(4)国有企业改革需要探索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进行制度创新。   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内容是什么?   答:现代企业制度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等特征。(1)产权清晰是指产权关系清晰,即企业财产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均有明确的界定。(2)权责明确是指所有者同企业经营者有各自明确的权利和责任。(3)政企分开是指政企职责分开。(4)管理科学是指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的商品流通和市场   1、社会主义市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基本特征在于,它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的市场。社会主义市场,既具有市场的一般特征,又具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的特征。第一,它是统一的市场。第二,它是开放的市场。第三,它是竞争的市场。第四,它是有序的市场。第五,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的市场。   2、社会主义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答:价格形成的基础是价值。价格要以价值为基础,这并不意味价格一定与价值完全一致,因为价格的形成还受下列因素的影响:第一,受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第二,受纸币发行量的影响。第三,受经济政策的影响。   3、如何规范和整顿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   答:规范和整顿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是一项涉及面广又十分复杂的工作,必须突出重点,专项整治,带动全局,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第一,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第二,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法制。第三,加强组织保障。   4、怎样建立我国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   答:社会主义价格体系,是指整个市场经济中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各种商品价格的有机整体。合理的价格体系的内容就是,要在价格反映价值的基础上,形成各种商品之间合理的比价体系和差价体系。合理的价格体系,不仅意味着商品的价格既反映价值,又反映供求关系,多数商品的比价、差价合理,而且意味着价格体系促进社会再生产发展和人民需要满足的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合理的价格管理体制,要实行多层次的价格管理形式,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极少数商品和服务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国家要支持和促进公平、公开、合法的市场竞争,维护正常的价格秩序,对价格活动进行管理。   第十八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   1、社会主义国民收入为什么要进行再分配?   答: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是继初次分配之后,国民收入在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分配。原因有:(1)满足非生产部门的需要。(2)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3)设立社会保证基金。(4)建立社会后备基金。我国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和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要把调节个人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作为全局性的大事来抓,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2、如何提高国民收入中的积累效益?   答:提高国民收入中的积累效益,就是要是国民收入中的一定数量积累基金,取得尽可能多的游泳劳动成果。提高积累效益的主要途径有:(1)积累基金应主要用于内涵扩大再生产和促进经济的集约型增长,以利于改变技术落后状况,实现经济的集约型持续增长。(2)积累基金应着重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形成合理的技术结构。(3)积累基金应主要用于企业设备的更新和工具的改革,用于开发和扩大原料、材料和燃料的范围和种类;用于对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4)积累基金的使用方向,要以在扩大再生产中取得最佳积累效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   3、建立和健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和内容是什么?   答:基本目标和要求:要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就是要加快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健全,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健全失业保险制度。(3)全面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4)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