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自考新闻
正文
字体:

自考专家访谈实录:邓小平理论概论1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8年4月28日

内容导读: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家 多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所讲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等课程的通过率都在90%以上,深受学生好评。

  教学特色:讲解细致透彻、条理清晰分明;勾画教材重点,突破考试难点;阐述深入浅出、语言幽默风趣;注重因材施教,决不照本宣科;教学循循善诱,注重因势利导。

  曾经主编和参编过的教材如下: 参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 主编〈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材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自考名师杨甘霖老师作客我们的聊天室。10月自考在即,我们特地邀请请杨老师结合这次邓小平理论概论这门课可能呈现的一些动向和网友进行交流一下。杨老师,首先和我们的网友打一个招呼。

  杨甘霖: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首先请杨老师简要介绍一下邓小平理论概论这门课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以及如何进行考前的复习给我们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杨甘霖:深知大家工作很忙,参加这样的自学考试也觉得有难度,而且要复习的内容又特别得多。所以,有的学员不知从何着手,我最近也在华夏大地教育网上了解了一些网友提出的问题,主要一点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复习好。我就把全面复习需要掌握的几个要领先给各位网友做一个介绍。

  第一点,也是一个大的原则,必须要全面复习。为什么要全面复习呢?我把道理给大家讲清楚。因为出题很全面,比如说选择题,单选30道题,多选10道题,40道题我们的教材是导论加上12章一共是13章,大约每章平均出3道题,所以我们的学员不能说重点复习哪几章,是没有办法来确定具体是哪些章哪几章,因为出题的时候每张都会有题,没有大题,就有小题,不出简单题就出选择题,大概就是这几种题型,所以我们的学员必须要全面复习。

  但是哪些题目这几年互相是不重复的,比如有些题目在近几年已经出过了那在这样的内容上再出题的概论就不是很大。过去我们是4月份一次考试,10月份一次考试,现在增加了7月份和1月份的考试,也就是说一个自然年全国性的考试可能会安排3-4次,所以这样一种考试的频率比较高。这样就导致很多题库里的题重复考过了。但是大家要明白我们的教材并没有变。教材是99年出版的。到今年是06年,从99年版的教材到现在也是8年的时间了,按说教材5年内就要更换,但是由于邓小平理论这门课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上毛泽东思想概论现在变成了一门课,在自学考试没有编成新的教材之前我们还是用99年版的教材。所以,出题的内容比较频繁,不可能完全避开这几年出过的题,所以这样就需要大家全面复习。本来可以根据出题的原则5年之内题不重复,本来可以通过这样的原则我可以帮大家压一些重点,但是现在我们就做不到了,这一点特别特别请各位网友谅解。因为这是实事求是的。

  我也知道社会上有些老师喜欢给学员们押题,但是我明确的告诉大家这样对你们完全没有好处,因为自学考试之所以含金量这么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可能通过,不可能通过押题的方式通过考试。所以出于这点考虑我们不可能说通过押题来使大家通过考试,请大家谅解。所以我给大家提出复习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一定要全面复习。当然有些同学可能工作忙,生活中有压力,全面复习做不到那只能是尽力而为了,哪怕一天少睡一分钟做几个选择题,积累起来一个礼拜就做出了100道题。两三个礼拜过去之后几百道题就做出来了。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一定要重点复习。我现在要给各位学员和各位网友纠正一个概念,我们说的重点绝不意味着是考点,因为没人知道考哪儿,一张卷子哪儿都可能考,哪儿都可能考不到,如果有人知道考哪儿我就不用坐在这儿给大家做考前指导了。我说的重点指的是一张卷子既考重点又考非重点,不可能说书上的全部内容都是重点。肯定会有很多非常重点,如果只考重点不考非重点那么这本书何必编这么多内容。

  所以,大家一定要把这个事情想明白。我下面说的重点,和现代化建设联系最为密切的地方一定是重点,相对来讲作为历史背景的东西一定是非重点,比如说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作用肯定是重点,邓小平理论产生的过程中包括这样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苏联模式的弊端进行反思,这肯定是非重点,因为这是负面的东西,正面的理论成果是重点,负面的弊端是非重点,比如说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内容和实施的意义肯定是重点,那一国两制形成的过程是非重点;中国的东西是重点,外国的东西是非重要。比如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问题是重点,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的问题是非重点。所以我们的同学可以根据这样的原则自己分析什么是非重点,什么是重点。

  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那么邓小平理论关于市场经济的思想一定是重点,但是这次考试能不能考到这儿就不一定能算准了。

  另外,每一章都有相对比较重点的内容。比如说导论这一章,导论这一章大概三个重点,第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就是书上导论里面的第一节,一共三条黑体字,我们的学生在答题的时候最好是用书上的原话回答这个重点,然后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好多同学说没有时间来背,其实你只需要背一些关键词就好了,一定要掌握学习方法,如果要把书上的东西都背下来那我也背不下来,然后用自己的话做一点解释,有的同学是我都用自己的话说行吗?不行,你自己的话不一定准确,而且判卷子的老师对你的话不熟悉。他们判卷子的时候就会对你的话既不是很准确,又不是很明确扣一些分数,这样我们的同学很可能会因为差几分就过不去了。

  所以,对要点做适当的解释可以用自己的话,导论部分的第一个重点就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第二个重点就是邓小平理论概论是什么性质的理论,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我们书的12页到15页之间,一共有两方面。第三个重点为什么是邓小平理论概论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从教材的15页开始,实际上是“十五大报告”的文字,其他的来讲可能比较次要,可能会用选择题的方式考核一下就可以了。

  第一章一共是两个重点,一个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辨证关系,什么叫解放思想,什么叫实事求是?我们学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把概念掌握清楚。实事求是是用毛泽东同志的话,只要把基本意思答出来就可以,解放思想用邓小平的话,大概意思接近就行。然后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辨证关系,凡是讲辨证关系的内容至少是两个方面,它对它是什么关系,反过来它对它是什么关系,这在29页到30页。

  第二个标准就是三个有利于标准,我印象里面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刚刚考过。所以,对这个内容我建议大家就不用去背了,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为什么我不能保证大家4月份刚刚考过,10月份就不要复习了,我不敢说这样的话,因为04年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教训,上半年出的题下半年原封未动还是这个题。一般刚考过的题我都让大家排除,因为题不会出的那么密,但是现在发现了这样的情况,比如5道简单题,3个论述题,8个题上半年下半年不会完全一样,但是里面有一个题有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按照这样的趋势我就不敢告诉大家说上半年考过了就不用复习了,所以这也是我刚才说的为什么要全面复习的原因之一。

  第二章,其实按照标题来看就是两个主要内容,但是实际上是三个内容,一个是对邓小平说的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特点、内容是什么,这个题多次的出过,但是这个题是邓小平理论的重大贡献,所以必须要全面的复习,什么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做出的新论断,这个新论断一共有那些特点,一共是4个特点。第二个重点的是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我们教材中回答的要点非常明确,就是4个要点。第三个重点为什么说发展是硬道理?大家都知道“十六大”报告中特别讲到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就是发展。这个是对邓小平发展就是硬道理的直接继承和发展,一定要用邓小平的四句原话回答,然后大家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每个同学在解释的时候所用的语言可以不同,只要意思相近就可以了。比如说发展是硬道理,邓小平讲的第一句话是中国发展的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我们老百姓有句俗话是落后就要捱打,为什么只有我们发展强大了世界和平才能靠得住,因为中国从来都不是好战者,但是如果你软弱当然别人会欺负你了,所以我们就要发展,不能被人欺负,所以,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三章实际上是三个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内容,其实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内容了,已经多次出了题,但是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大贡献,因为社会主义本身还分不同的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涉及,列宁有所但是没有完成。毛泽东做过一些探索,但是后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把一些重要的概念混淆了。只有邓小平理论才会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相对不发达的,比较落后的阶段。所以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成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内容从两个方面回答,然后就是初级阶段的理论意义,在我们书上的66页一共是3点,大家按照书上的语句基本上陈述出来就可以了。

  第二个重点就是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简单说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建设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技术开放。这个地方我要提示大家如果这道题问的就是基本内容,你不能只用这九个字回答,必须把完整的内容答出来,如果大家答别的题涉及到基本路线的内容可以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概括。我们的学员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掌握它的根据,在书上都可以找到现成的答案。为什么要坚持四项原则?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大家都要分开来看。

  我们的选择题会把问题拆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把这几个内容分开来出题,所以我们同学要知道为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什么要坚持改革,要分开来掌握,否则的话你只知道要坚持基本路线,分开出题就不会了,这样就不行。

  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也是一个重点。基本上就按照我们书上讲的三点回答就可以。关于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是4月份才考过的题,我认为10月份还出这个题的可能性很小,我建议大家放弃。

  关于基本纲领这个不是重点,一般用选择题的方式赖出,学员大概了解就可以了。关于第四章发展战略也是很重要的。这里面涉及到一些经济学的概念和经济学的知识,但是大家要注意这必定是政治理论的考试不是经济学的考试,所以一般这样的题型用选择题来考考就可以了,所以我认为这个地方是非重点。这就需要大家在工作之余一定要做一些练习题,我们华夏网上给大家提供了模拟题还有考试网和其他相关的教育网上考过的真题,大家可以搜搜网上的真题,下载下来以后自己做一做。我在华夏网上有一个答疑室,大家可以到这上面问问题。每个人学习的地方都有不同,希望大家到华夏网上的答疑室上进行答疑。

  第三章“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不是重点,因为三步走前两步已经完成了。但是三步走的特点会单独作为一个题目来考。大家掌握书上的语言答题的时候用自己的话背一下就可以了。

  第二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为什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大家都知道现在“三农”问题比较重要,但是这次考试考不考这个内容我不敢预测,因为一个考试卷子既考重点又考非重点。我们分不清楚哪些是这次考的,哪些是下次考的。所以我们学员一定要注意不要把重点误以为是考核点,考核点里面既有重点,又有非重点,所以我们没有办法说哪些地方考,哪些地方不考。如果是出题的人觉得不可能给大家做考前指导。所以我们还是要重点复习。

  为什么把农业放在首位?89页有三点的答案,大家复习一下就行了。还有第三产业的意义,我们国家过去主要强调工业和农业,三产在中国的发展是相对比较落后的。现在我们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对于当前的现代化建设来讲就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大家都知道就业问题很大。很多年轻人谋不到职业,第三产业恰恰是能够吸纳更多剩余劳动力的产业,所以这个内容仍然是比较重要的内容。

  第四章的重点就是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构想。过去大家都知道邓小平是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发展到一定时候要带动其他的地区也能够富裕起来,因为我们强调共同发展。根据去年2月份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这个内容和协调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成果结合起来掌握。如果我们只是片面发展东部沿海地区我们的社会就不够和谐,我们要让全体人民都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所以,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实际上就是落实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总涉及师的战略构想。沿海地区先富,因为他们有先富起来的条件,他们最容易先富起来,到了一定的时候东西方距离拉大了,回过头来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的提出。

  这里我插一句,有的同学在答疑室问我说“十六大”的内容书上没有,会不会出题,我告诉大家出题的原则,凡是“十六大”以后新的东西我们教材上完全没有的,即便要是出也是用选做题的方式来出,比如简单题用7选5的方式。“十六大”的东西最好能够了解一下,实在不行还是以书为主要内容。涉及到书上没有的题不做也可以。有的同学可能是根据工作的需要,对“十六大”以来的文件相对比较熟悉,而且我们学员本身有的也是共产党员了,这样的题你能做就做,不能做还是以教材为主。

  后面的主要是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思想,这里面主要是简答题的方式。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我们十五大也特别制订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这个内容也还是比较重要的内容。但是这个题目上次考过,10月份不知道能不能考。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第五章是公有制结构,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为什么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实际上就是按照第五章里面的大标题进行复习就行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另外一个内容。基本上按照这两个重点内容复习就可以了。所有制这一章有些基本概念会用选择题的方式来出?比如什么是所有制、什么是公有制?什么叫个体经济、什么叫私营经济?社会上有的人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分不清,好象个体也是私营,私营也是个体。我们的教材就需要大家分清楚这两个概念,这种概念上的掌握我建议大家不要背书,只要出题的时候你选对了就可以。我们考前指导不能指导大家选择题怎么做,这需要大家自己做做练习,只听课是不够的。什么叫个体经济、什么叫私营经济?区分的关键和标准是什么。

  第六章我认为是大家复习起来难度比较高,而且非常重要的一章,就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初步建成,但是不完善,这也是邓小平理论中重要的理论成果,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邓小平是全世界提出这个思想的第一人,可见在这个理论上邓小平理论同志的贡献。那么什么叫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之间到底有什么本质差别?大家可以用概念的方式来掌握。然后我们教材的143页关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就这个话题我提醒学员,我们复习的时候不能复习的那么死,只背住了书上的原话,现在出题的模式开始变着法的提问,不是用一种提问方式,比如它可以用书上的原话,为什么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或者是怎么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必然选择,或者是为什么要式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怎样理解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其实这几个问法都是问的一个问题,变着法问我们的同学可能就不知道怎么答了。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