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自考新闻
正文
字体:

2006年1月自考经济法概论模拟试题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7月27日

内容导读: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能够引发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物,在经济法学中称为(    )

  A.法律活动   B.法律条文   C.法律事实   D.法律规定

  2.合资经营企业的注册资本中,外方合营者的投资比例一般不得低于(    )

  A.10%    B.15%    C.20%    D.25%

  3.以募集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认购的股份不得少于公司股份总数的(    )

  A.30%   B.35%   C.45%   D.50%

  4.对公司生产经营业务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常设机构是(    )

  A.监事会             B.理事会          C.董事会            D.股东会

  5.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要求不明确又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应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应按照(    )履行。

  A.地区标准    B.企业标准

  C.所在省标准   D.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

  6.我国现行专利法规定外观设计的保护期为(    )

  A.10年  B.15年  C.20年  D.50年

  7.在我国,监督检查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定机关是(    )

  A.经营者的业务主管部门  B.技术监督局

  C.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D.人民法院

  8.国家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查的主要方式是(    )

  A.重点检查方式        B.普查方式         C.调查方式         D.抽查方式

  9.消费者协会是指依法成立的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    )

  A.社会团体  B.行业组织  C.国家组织  D.行政组织

  10.最能体现税收强制性特点的是(    )

  A.税率  B.税目  C.期限  D.违法处理

  11.国家开发银行属于(    )

  A.民间信贷机构        B.营利性银行       C.政策性银行        D.银行的银行

  12.人身保险业务中的保险标的是人的寿命和(    )

  A.健康                B.安全             C.行为              D.身体

  13.既属于一次性能源,又属于非再生能源的是(    )

  A.天然气              B.太阳能           C.风能              D.蒸汽

  14.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规定,电力部门将实行(    )

  A.厂网一家,统一电价      B.厂网一家,协商议价

  C.厂网分开,竞价上网      D.厂网分开,定价上网

  15.下列不属于审计的功能的是(    )

  A.经济监督功能   B.经济评价功能 

  C.经济鉴证功能   D.经济核算功能

  16.我国出口商品配额有偿招标的范围在(    )

  A.增多   B.减少   C.不变   D.取消

  17.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我国仲裁实行(    )

  A.一裁终局原则  B.二裁终局原则  C.先裁后审原则  D.裁前和解终局原则

  18.对民事诉讼的一审裁定不服,提起上诉的期限为(    )

  A.15日   B.10日   C.45日   D.30日

  19.仲裁庭做出的裁决书生效后,当事人如有正当的理由要求撤销裁决的,可以向(    )申请。

  A.原仲裁庭    B.仲裁委员会

  C.基层人民法院      D.仲裁委员会所在地中级人民法院

  20.人民法院撰写的民事判决书属于(    )

  A.学法文书  B.用法文书  C.执法文书  D.司法文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主要包括(    )

  A.有形财物  B.经济债务

  C.经济权利  D.经济行为E.无形财物

  22.公司的公积金用于(    )

  A.上缴税款      B.分配利润

  C.弥补公司的亏损   D.扩大公司生产经营

  E.转增公司资本

  23.下列哪些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

  A.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的

  B.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务,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

  C.采取抬高等级或者压低等级等手段收购、销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

  D.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

  E.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