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复旦是“状元首选”高校,香港名牌高校成“状元新宠”
调查显示,1999-2006我国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的内地高校最多,有11所高校,香港地区有4所高校,另外有1名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美国的大学,有2人因高考移民和违纪处分不符合高考报名条件而落榜。
选择就读北京大学的高考状元最多,有315名状元,位居第一,约占总数的56.05%,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选择清华大学读书的状元有195人,位居第二,约占总数的34.7%。选择就读复旦大学的状元有11人,位居第三名。选择就读香港科技大学状元7人,位居第四名。香港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各有6名状元就读,并列第五名。上海交通大学5人列第七,香港中文大学4人列第八,中山大学3人列第九,中国科技大学2人列第十。香港城市大学、南京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苏州大学、武汉大学、美国格林奈尔大学等高校各1名状元,并列第十一位。
北大、清华不愧为中国顶尖一流学府,选择就读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状元占全部状元的90.73%,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说明这两所大学的“社会声誉”是无与伦比的,其它大学要在短期(10~20年)内超越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是比较困难的。北大、清华之所以能吸引如此多的高考状元,是由这两所大学的历史地位决定的,北大清华为我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了巨大贡献,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平稳的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始终作为我国综合性大学和工科大学的“样板”给予支持,其办学资源比其他大学都优越,这两所大学不愧为“中国状元高校”。
另外,1999~2006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的高校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办学理念先进、综合实力雄厚、办学特色鲜明。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是高居“2007中国大学排行榜“前三强的高校,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大学;二是社会声誉良好、社会影响力凸出、关注度较高,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和武汉大学等都是具有良好社会声誉的高校,在“2007中国最受媒体关注大学排行榜”均位居前列;三是地域优势明显、科研实力较强、社会服务卓著。高考状元就读的高校大都是在北京、香港和上海等经济文化科技发达地区,且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实力。虽然香港高校2005年才进入内地招生,但是凭借其特有的地域优势、办学优势、科研势力、世界影响、社会服务能力和奖励政策迅速成为了高考状元宠爱的高校。
但是,1999~2006我国高考状元选择就读的内地高校如此集中,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如果是理智的选择,无论是从“985”工程大学,还是从学校声誉排名名次、大学综合评价排名名次来看,前50名大学的优势专业应该有高考状元选读,遗憾的是高考状元选读的大学如此单一;香港高校2005年才进入内地招生,但却有四所大学录取了高考状元。所有这些,值得人们深思。
理科状元最青睐清华大学,文科状元最青睐北京大学
1999~2006清华大学招收高考理科状元最多,有189人位居第一,占总数的57.8%;北京大学仅次之,有100人,位居第二,占总数的30.58%,两者合计约占总数的90%,占绝对优势。选择就读复旦大学的理科状元有9人,位居第三,约占1.96,香港科技大学有6人位居第四,上海交通大学有5人位居第五。位居前十名的其他高校是香港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
1999~2006北京大学招收高考文科状元最多,约80%文科状元选择就读北京大学,有239人位居第一,占绝对优势;清华大学位居第二,有28人,复旦大学8人位居第三,中国人民大学有6人位居第四,香港大学有5人位居第五。位居前十名的其他高校是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武汉大学、苏州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和美国格林奈尔大学等。
香港高校挑战北大清华“霸主地位”,高额奖学金成为竞争砝码
调查显示,1999~2004我国除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外约有95%的高考状元选择就读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而2005年香港高校进入内地招生,纷纷设立了“高额奖学金”与国内高校争夺“高考状元”,集体挑战北大清华的“霸主地位”,短短两年间香港高校就招收了151名高考状元中的18名状元,约占两年状元总数的12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招收状元比例也随之下降至84.66%。香港高校与内地顶尖高校间的“状元之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全面关注,甚至有人指出“北大、清华这样的精英名校将被香港的大学扫成二流”,可以说香港高校与北大清华等内地高校的“状元之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香港科技大学是最受高考状元青睐的香港高校
香港科技大学是最受高考状元青睐的香港高校,两年共招收7名状元,高居香港地区首位;香港大学6名状元,居第二,香港中文大学4人居第三,香港城市大学1人居第四。从就读香港高校的状元分布地区来看,广东和北京的高考状元较青睐香港高校,广东选择就读香港高校状元最多,共有7人,北京有3人,安徽、福建和广西等各1人。
北大清华应在“状元之争”中发挥其内地高校的榜样与示范作用
香港高校之所以能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得到全国高考状元的青睐,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地域优势、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卓越的世界声望和巨额奖学金。相对于高额的学费而言,高额的奖学金往往成为“相对贫寒”的高考状元们的主要考量,毕竟“拿奖学金上名牌大学”和“借贷减免上名牌大学”是有显著区别的,因此,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内地高校更应采取灵活政策,提高“状元奖学金”额度,至少应能保证他们不为“生活所迫”而能安心地完成他们的学业。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国都在为如何培养、拥有和利用大批高素质人才方面展开激励的“人才争夺大战”,高校是人才培养最集中的组织,因此也是各国关注和争夺的焦点。中国要腾飞、中华民族要复兴,首要依靠的是中国的大学培养出“为中国所用的人才”,所以,一方面,中国的大学要不断创新与完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吸引并留住最优秀的教师同时,还应吸引并留住最优秀的学生;另一方面,作为中国大陆高校领头羊的北大清华,更应该在大陆高校与香港高校的“状元之”争中,乃至与美国高校的生源争夺中,以及将来不可避免的与台湾高校、澳门高校及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高校的争夺中,发挥其作为大陆高校领头羊的榜样与示范作用。
关于高校“状元之争”问题,我们还应有理性的考量,无论是大陆高校还是港澳台高校,无论是中国的普通高校还是名牌高校,都是中国的高校,最终要面临的是来自于国外的竞争,来自欧美日韩等国优质高等教育机构的竞争,因此,中国的高校既要竞争更要合作,竞争是为了激发高校的生存潜力以获得更好更大发展,合作则是为了更好地为中国和中华民族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数以亿计有素质的人才,中国的高校就应该在发展中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人才。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高考状元我们要关注,其他所有的考生我们都要关注,因此,我们在此不得不发出倡议和呼吁:培养人才从关注本科生开始、从关注高中生开始、从关注全体学生开始,关注他们,就是关注中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未来!
点击查看:1999年-2006年中国高考状元最青睐的大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