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填报志愿五技巧 让升学与就业对接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8年6月24日
内容导读:
近年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还在学校的选择上表现出一些明显的“偏好”,即比较注重学校的名称,校名听起来顺耳或者感觉上“不错”的院校考生认同度相对较高。
本三批次,大多属于独立学院,相比之下,考生比较倚重“母体”院校名气大的院校。考生往往认为,名气大的院校即使加上“后缀”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独立学院后,校名听起来也仍然相对“顺耳”一些。在专科第一批次,对“××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的报考热度依次呈递减趋势。专科第二批次,考生对“职业院校”的关注度低于其他类别院校。
考生不宜仅把目光停留在学校名称上,也不能仅从学校的名称上去判断一所学校的好坏和办学实力,对学校的认定更不能“跟着感觉走”,而应从自身情况出发,多在专业的选择上动脑筋——自己喜欢的专业,而该专业又具备相当的办学水平和实力,这才是理想选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十一五”乃至更长远的国家发展战略规划中均明确提出,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因此,要瞄准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趋势,重新审视高职教育,同时要坚信,安身立命“百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
此外,经过初步统计发现,考生报考公办学校的积极性远远高于民办学校。考生之所以在学校选择上近“公”远“私”,除了民办学校的学费普遍高于公办学校之外,很多考生及家长还没有认识到,国家针对民办教育曾先后制定了多项鼓励政策和优惠措施,目的就是为了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其实,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目前民办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方兴未艾,社会对民办教育的接受程度也日益提高。
通过对院校专业录取情况综合分析及考生志愿填报的抽样调查,无论是从实际录取的平均分数看,还是从考生志愿(尤其是第一专业志愿)填报的情况看,总体来说,考生选择较多的文科专业前10位是: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类、英语(Q吧)、法学、财政学、会计学、市场营销、汉语言文学。报考较多的理科专业前10位是:金融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信息科学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明显可以看出,考生填报志愿时,经济、金融、电子、信息、管理等专业普遍具有吸引力,而与之相反的农、林、地、矿、轻纺、食品、公共事业等类别专业,即使近年来就业形势不错,但因为工作条件相对艰苦,待遇不高,却不被考生看好。
人们通常从传统观念上认为社会需求相对较少、就业比较困难的专业就是冷门专业,反之则是热门专业。从报考人数的多少、实际录取平均分数的高低等方面判断,专业的“冷”“热”在每所学校确有不同程度的客观存在。
但是,鉴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各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从就业趋势上难以断定几年后所谓的热门专业仍旧“热”,冷门专业照常“冷”。同时,即使是热门专业,也并非适合每个人去“追”,因为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职业特性,考生应当在充分了解专业特点及自己的个性特点后,方可确定较适合自己的专业取向及职业发展方向。
前不久,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武汉市一所中学演讲时表示,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不少优秀学生纷纷涌向管理学、经济学等“热门”专业,作这些选择前,他们往往没有自己的思考。他强调,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方向,即自身20年、30年后大有发展的空间,而并非所学到的这个技术、那个技术,这个定理、那个定理。在确立自己未来的方向时,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而要思考所处的时代,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历史的进程结合起来。
从考生志愿填报看,有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的倾向。要么“死”认定那几个专业,比如在几个批次院校中均只填报自己钟情的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要么漫无边际地“撒网式”填报,比如第一志愿侧重经济类专业,第二志愿又偏向电子信息类,平行志愿中又集中体现为医药类专业。
对于前者,除了综合权衡、准确定位而可以固守自己圈定的专业之外,一般对专业的考虑也要稍放宽泛一点,否则容易使自己走进死胡同。从对造成考(Q吧)生落榜原因的总体分析看,“不服从专业调剂”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其原因在于,报考那几所院校的所有考生的专业意愿趋同性过高,在分数不高且不服从专业调剂的情况下必得败下阵来。
而后者,明显表现在专业选择前未能真正做到“知己”,即在对自身情况(包括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等)没有明晰时就盲目报考。往往做出这种仓促、草率选择的考生,进入大学后才发现所选专业并非自己真正喜欢,从而在学习态度、动力上陷入被动、消极的局面。
一般来说,个人兴趣爱好、自身特长、就业前景等,均应是考生填报专业志愿的参考要素。但需要指出的是,考生对专业也要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专业的好坏不能从名称上去判断。同时还必须认识到,由于学校的师资水平、办学力量的不同,同一种专业在不同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就业状况以及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也不尽相同,在填报志愿时是学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一般要结合自己的高考分数、兴趣爱好、职业定位、发展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再做出选择。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