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充满了矛盾,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才能实现和谐和可持续发展。回答1—4题。
1.隋唐时期,下列生产活动对自然生态平衡有破坏性影响的是 ( )
A.兴建和修复水利工程 B.扩大桑树的种植面积
C.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 D.广泛使用曲辕犁耕作
2.中国共产党《新华日报》1945年4月14日社论评价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符合上述评价的选项有 ①减少政府财政支出 ②限制最高工作日时数 ③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 ④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满足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
B.帮助少数民族发展工业实现共同繁荣
C.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
D.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4.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应是 ( )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建设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遗留问题 D.开展整风运动克服主观主义
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西班牙等西方列强就开始了对外侵略扩张和争夺。据此回答5—7题。
5.葡萄牙、西班牙是新航路开辟以后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其殖民侵略的性质是封建性质。判断依据是 ①对外扩张的方式是公开的武装侵略和掠夺 ②对外扩张没有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对外扩张的组织者是封建王朝 ④对外扩张的目的是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6.16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殖民国家,其对外扩张的最大不同是( )
A.空间范围 B.侵略方式 C.侵略目的 D.侵略旗帜
7.西、葡最后被荷兰、英国等大败,失去了殖民强国地位。主要是由于 ( )
A.国家小 B.社会制度落后
C.军事战略失误 D.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斗争对英荷打击严重
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要想长期执掌好政权,需要自觉的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回答 8-10题。
8.1793年6月到1794年7月是雅各宾派在法国的执政时期。雅各宾派未能长期执政的原因有 ( )
A.未能解决土地问题,没有获得农民的支持
B.未能调动人民的力量,没有将外国干涉军赶出法国
C.未能坚持惩治嫌疑犯的法令,导致路易十六复辟
D.未能妥善解决其内部矛盾,导致雅各宾派分裂
9.下列会议中,涉及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有 ( )
①八七会议 ②七届二中全会 ③中共八大 ④ 十一届三中全会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中国共产党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下列措施中,最能彻底改善农民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是 ( )
A.实行土地改革,建立农民个体私有制 B.大搞人民公社,建立农村集体所有制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从1953年到1957年,我国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回答11-12题。
11.第一个五年计划体现党的主要指导思想是 ( )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步进行
B.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协调发展
C.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政治制度建设
12.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加快了工业化步伐,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时期,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的是 ( )
A.建国初,中央对工商业的合理调整
B.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重要工程的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特区的设立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据此回答13-15题。
13.下列几幅图揭示的共同历史信息是①中央政府采取和平友好的民族政策 ②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 ③中央政府开始了对这些地区的管辖 ④边疆地区得到了开发
昭君出塞 唐蕃会盟碑 乾隆帝颁赐给西藏
位于拉萨大昭寺门前 地方政府的金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
14.从根本上说,元朝能够统一中国并维持近百年的统治,其主要原因是 ( )
A.蒙古族善于骑射,军事力量强大
B.成吉思汗和忽必烈等人善于谋略
C.蒙古族统治者接受先进的经济方式和意识形态
D.实行行省制度
15.图历史人物中,对自己国家的统一都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
① 克伦威尔 ②彼得一世 ③ 康熙帝 ④拿破仑 ⑤林肯 ⑥ 俾斯麦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⑤⑥ D.③⑤⑥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人的梦想。一百多年来,我们积极探索强国富民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据此回答16—18题。
16.“师夷长技以自强”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区别主要在于 ①前者注重“中体西用”,后者强调“开眼看世界”②前者以求富求强为目的,后者以学习军事技术为目的 ③前者以社会改良为目标,后者以向西方寻求救亡图强真理为方向 ④前者是自救性的洋务运动,后者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
17.民国初年,在“实业救国”思潮影响下,形成了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新浪潮。其中成为民族工商业楷模的是 ( )
A.孙中山 B.荣宗敬、荣德生兄弟
C.张謇 D.周学熙
18.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实现工业化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这是因为①新中国初期,我国的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②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③旧中国的工业布局分布不平衡④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没有完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回答19~21题。
19.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我国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
①制定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社会主义建设规模速度问题
③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关系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20.1958年提出的总路线违背了 (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B.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21.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表明完成了哪一方面的拨乱反正 ( )
A.思想路线 B.政治路线 C.组织路线 D.基本路线
德意志民族号称是“思想家和诗人的民族”,有马克思、恩格斯、歌德、贝多芬等载入人类文明史册的人物。但是,这个伟大的民族,也曾在希特勒的操纵下进行过残害人类的大屠杀。据此回答22~24题。
22.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的研究,在理论上吸收了 ( )
A.德国经济学家的成果 B.法国经济学家的成果
C.英国经济学家的成果 D.美国经济学家的成果
23.1914年马恩河战役结束后,德军总参谋长认为,德国“已经输掉了战争”。这是因为( )
A.德国军队的主力遭受了重创 B.协约国军队从此转入进攻
C.德国军队的防线被突破 D.德国难以承受长期战争的消耗
24.有人说:“把纳粹党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此语依据的事实是( )
A.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成为执政党
B.纳粹党的对外政策获得德国人的普遍支持
C.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
D.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了实际利益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的壮举。据此回答25~28题。
25.郑和下西洋是的主要物品是 ( )
A.瓷器、丝绸、茶叶 B.丝绸、粮食、布匹
C.瓷器、茶叶、种子 D.茶叶、种子、粮食
26.使郑和下西洋没有像西方航海家那样持续下去的根本原因是 ( )
A.明朝国力的衰退 B.下西洋活动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C.违背了经济规律 D.郑和带去的商品不受欢迎
27.某历史网站上讲述新航路的开辟的决定性因素正确的是 ( )
A.航海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B.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扩大
C.葡萄牙、西班牙拥有大批航海经验丰富的航海家
D.航海活动得到了王室的资助
28.郑和下西洋与几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航海家的航海活动相比,其根本不同点在于
A.航海的时间和规模不同
B.航海的范围是否有新的突破
C.航海的结果对各自支持航海国家的影响不同
D.航海的动机及世界影响不同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代后期两个最主要的政党,国共两党的关系深刻影响着近代后期的中国政局发展。据此回答29~32题。
29.抗战胜利后,国共关系由合作转为对抗,其原因是①国内主要矛盾变化②美国推行扶蒋反共的政策③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统治④国民党对陕北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1946年6月,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世人议论纷纷。下列评论中,哪一种更接近事实的本质 ( )
A.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B.楚汉相争,胜者为王败者寇
C.“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 D.玩偶皮影之戏,列强其后也
31.国民党提出两次谈判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 )
A.制造和平民主的假象 B.把内战责任推给共产党
C.共商和平建国问题 D.缓兵之计
32.两次谈判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 )
A.政府组织形式 B.中共及政权的地位
C.军队的改编方式 D.国共两党的关系
50年前的万隆会议掀开了亚非两大洲国家团结奋斗的壮丽篇章,以此为标志,亚非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据此回答33~35题。
33.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当时各国“求同”的基础是( )
A.不同的社会制度 B.殖民主义的痛苦
C.追求和平发展的目标 D.霸权主义带来的威胁
34.亚洲革命风暴中,印度人民把主要矛头指向殖民主义,而中国人民则主要指向封建势力,造成这一区别的最主要原因是两国 ( )
A.社会性质不同 B.主要矛盾不同 C.革命任务不同 D.领导阶级不同
35.二战后,影响亚非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没有摆脱殖民主义的控制 B.原有的经济基础较差
C.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 D.南北对话处于僵持状态
秦汉时期是我国对外交往的繁荣发展时期,这一发展促进了“汉文化圈”的形成。回答37~38题。
37.秦汉时期,中国与日本有密切联系,其主要是通过 ( )
A.扬州港口 B.登州港口 C.朝鲜半岛 D.广州港口
38.从当时的交通条件看,甘英出使大秦行至波斯湾,他最可能 ( )
A.由陆路到达 B.乘具有机械动力的海船到达
C.随身礼品中有楷书艺术珍品 D.外交活动被《汉书》记载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各阶层都努力实现自己的救国理想。回答39~40题。
39.戊戌变法的诏书内容,直接有利于西学传播的是 ( )
A.废八股,改试策论 B.设立邮政局
C.开设译书局 D.奖励创造发明
40.下列关于旧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叙述,正确的 ( )
A.矛头直指清王朝 B.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
C.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 D.民权主要指进行社会革命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课题,对此我国积累大量经验教训。回答41~42题。
41.能源供应上,我国基本实现石油自给,是在 ( )
A.一五计划完成时 B.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时
C.十年文革期间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的举措是 ( )
A.建成一批世界先进技术工程项目 B.工业基本建设取得重大发展
C.发展乡镇企业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世纪中期前后,欧亚国家急剧动荡,给当时的世界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回答43~45题。
43.19世纪中期,阻碍德意志工业革命进程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
A.社会动荡不安 B.小农经济长期大量存在
C.高利贷资本发达 D.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
44.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 )
A.亚力山大二世倾向于发展资本主义
B.改革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C.改革结果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45.促使印度爆发民族大起义的因素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英国殖民者采取高压统治手段 B.土兵的反英情绪日益高涨
C.印度社会各阶层普遍有反殖民倾向 D.殖民者压制印度民族资本主义
二战后,北美和亚洲都取得了重大了发展,两地区的发展呈现多样性特征。回答46~48题。
46.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主要是政府通过的几项措施,逐渐扭转经济颓势。其中包括 ( )
①提高税率 ②减少财政支出 ③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 ④降低税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7.二战后,亚洲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特点是 ( )
A.各地经济发展速度不平衡
B.充分利用外资,成就举世瞩目
C.工业发展迅速,轻工业与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D.积极利用丰富的劳动力,发展特色产业
48.20世纪中后期,印度发展经济的主要政策是 ( )
A.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B.发展外向型经济
C.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共同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战略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历史上的经验得失也很值得借鉴。回答49—50题。
49.经由中国西北的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它的兴衰发人深思。东汉以后,气候变干,阿尔金山诸小国相继沦为戈壁。河西走廊的一些地方曾经森林茂密,但唐宋以来大片森林遭到砍伐。居延海地区在汉、唐、西夏、元等朝代都是重要的农业垦殖区。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以下关于丝绸之路衰败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
①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长期征战②降雨减少,干旱化程度加剧
③农耕区域向北部边疆的扩展 ④自然植被的大面积破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0.以下各项,正确地反映了近代殖民主义侵略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是( )
A.鸦片输入导致财政危机和社会危机 B.准许华工出国导致我国劳动力短缺
C.生丝茶叶出口造成资源的大量流失 D.外国资本家投资建厂造成能源危机
51.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宋元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了江南地区。以下各项,对于江南经济的长远发展有不利影响的是 ( )
A.北方先进耕作技术的传入 B.大量的滩涂山地被开垦为粮田
C.大量的粮食运往北方地区 D.许多土地被用于种植经济作物
52.从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角度看,下列各项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是 ( )
A.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下列是有关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一组问题,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53.康乾时期,苏州帐房“散发经丝,给予机户,按匹计工资。机户织成绸缎,送归帐房批售,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这种现象表明 ( )
A.当时手工工场失去独立发展的条件 B.帐房是手工工场的财务管理机构
C.商人打入生产领域成为包买商 D.帐房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
54.明清时期,经济领域里“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主”的现象产生的后果是 ( )
A.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 B.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使自由劳动力缺乏
C.农民购买力低下,缩小了国内市场 D.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2005年3月,由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严重歪曲历史的中学教科书通过了日本文部省审定,它不仅否认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史实,还肆意鼓吹臭名昭著的“侵略有功论”,美化其侵略战争和殖民统治。回答55—57题。
55.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其原因有 ( ) ①改革不彻底,带有极强的军事封建残余 ②缺少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 ③国家面积小、资源少,缺乏发展的原料、市场等④英美的政治经济实力下降,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④
56.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增加对中国援助的历史背景是( )
A.苏德战争爆发 B.日本向东南亚扩张,企图建立亚太霸权
C.珍珠港事件后 D.《大西洋宪章》发表后
57.教科书称“日本希望和平解决‘中日战争’(即日本在1937年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从1938年到1941年间多次通过各种渠道向中方提出和平方案,但都没有成功”。当时的事实真相是日本 ( )
A.发动豫湘桂战役,妄图打通大陆交通线
B.重点进攻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
C.建立伪满洲国,妄图转移国际视线
D.希望同中国政府进行和平谈判,消除民族争端
读史可以明志。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之际,回顾联合国的历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据此回答58~60题。
58.下列关于联合国与国际联盟的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建立都与世界大战有关
B.成立初期均曾被大国控制操纵,都纵容过侵略
C.有效地制止了侵略行为,维护了世界和平
D.宣称以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为宗旨
59.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曾咒骂联合国内存在着“多数暴政”,并于1983年表示愿意看到联合国总部从美国搬走。这说明: ( )
①强权政治在联合国受到批评 ②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
③美国准备退出联合国 ④联合国内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60.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不能体现这一结论的是 ( )
A.与美、英、苏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B.雅尔塔秘密协定
C.台湾回归祖国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C |
B |
D |
A |
C |
A |
B |
D |
B |
D |
C |
C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C |
C |
D |
B |
C |
A |
B |
B |
B |
C |
D |
A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A |
C |
B |
D |
A |
C |
D |
B |
B |
A |
C |
C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C |
A |
C |
B |
B |
C |
D |
C |
D |
D |
A |
D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
D |
B |
B |
C |
C |
A |
A |
C |
B |
C |
D |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