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参考答案
一、
1.D
2. C(A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B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C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美丽。D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3.B(A项自相矛盾,江苏是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C成分残缺,“表达……的愿望” D搭配不当,“意识”不能跟“不断提高”搭配)
二、
4、D(“驰骋”在文句中是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意思)
5、C (①③是描述他的“侠”)
6、D(A句陈述“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句陈述“传主少年、壮年时
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C句理解有误,方山子自己就是一个“异人”,当然会同类相求。)
7、⑴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注意“而”和“妻子”的对译)
⑵ 因而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注意“因”和“马上”的对译)
⑶ (他)都放弃不要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注意“穷”的对译和反问语气的翻译)
8.(1) 同意。(1分)这首诗虽然前面三句描写了离别,突出了“别”的情感,(1分)可是末句“今来花似雪”,描写的是回来时鲜花盛开的春天场景,抒发了快乐之情。(2分)所以说,这首诗不是一个“别”字概括得了的。
【(1) 不同意。(1分)这首诗前三句写离别,末句表面写归来,但联系第三句看,实际上委婉的抒发了离家时间之长,时光飞逝的伤感。(2分 )此诗句句写离别,“别”字可统摄全诗。(1分)】
(2)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昔去雪如花”,点明了离别时天寒地冻的隆冬,抒发了离别的伤感;而“今来花似雪”,描写的是归来时春天的美景,抒发了快乐之情。(答比喻手法的运用亦可)(指出艺术手法1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作用1分,下同。)
【或(2)寓情于景,或以乐景写哀情。此诗末两句写冬春之景,冬景含离别之悲伤,春景岁鲜花烂漫,但传达的是离别的久苦,景中有情,都委婉的抒发了离别的悲伤。(或,无论是写冬雪如花,还是写春花烂漫,都是以乐景写哀情,抒发离别之悲。)】
9.(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歌窈窕之章 徘徊于斗牛之间
(3)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4)春与秋其代序 恐美人之迟暮
三、选做题
(一)论述类《语文是盐》
10.D。(D强调语文是通用地为所有人服务的,说明即使是天才,也离不开语文。)
11.B。(A,不是对比,而是类比、比喻; C,是“‘伟大’的作家”用事例去说明可以“不理会什么语法法则”,而不是作者意图。D,说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12.一些作家(或“有些当下看上去很‘伟大’的作家”)(2分)。他们在做学生时,语文成绩大抵都很好,未成名时常以此为炫资;成名后却常鄙薄起语文教育。(2分) 他们不自觉地按照规则行事,却说“语文根本没有规则”,“都是语文惹的祸。”(2分)(只谈他们“拆桥”——鄙薄语文的言论,分别扣1分)
13.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语文教育的重要性。(2分) “语文是盐”说明语文是“母本性”的学科,人类所有的知识和想法都要通过它来表述;(2分) 同时,又是通用地为所有人服务的,因此人们都需要有语文的知识和功底。(2分)
(二)实用类《透明赢信任 信任才慈善》
14.B(B项,机制不透明是慈善事业发展的瓶颈,道德素质低不是。)
15.D(D项,除了个人隐私外,慈善组织没有不可公开的秘密。)
16.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慈善组织机构缺乏透明。具体表现为慈善组织做的事情没有让捐助者和受益者看明白,没有好好落实民政部要求公开财务审计报告和年度工作报告的规定;工作细节不公开等。
17.“小”是因为慈善捐款的数目少,人数少;“老”是因为慈善组织成立早,但发展慢,如2002年到2005年三年时间的发展是原地踏步。
四、文学类阅读
18.①体现作者对待困境释然、达观、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作者闲适、散淡的心态与随遇而安、知足长乐的情怀;淡泊、豁达、安贫乐道的乐观精神。)(2分)②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为后文写雅舍之“雅”和自己对“雅舍”的喜爱蓄势。(2分)
19.“雅舍”并非作者所有,作者只是寄居于此,但作者“住了两个多月”“好感油然而升”;(2分)并且作者从“雅舍”尝到了“苦辣酸甜”之味,领悟到如何对待困境的人生态度,所以作者“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2分)
20.①位置虽偏,但好友来访足见情谊;(2分)②地势较高,得月较先,便于欣赏自然美景;(2分)③陈设简朴,易于安排,最能彰显主人个性。(2分)
21.参考:表面看来,这是一种消极妥协的人生观,实际上它却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唯有能够宽容对待某事物或某人的缺点或不足我们才能更加充分地感受它的优长并与之和谐相处,相扶相助。正如梁实秋之于雅舍,如果仅仅看到它的简陋和破败,仅仅为它的不便而愁苦,又怎能像作者这样享受它的良辰美景、月夜风光呢?(6分)
五、语用题
22.(1)届时热忱欢迎新老顾客惠顾(1分)
(2)届时恭请贵单位派员光临(1分)
(3)届时务必参加,不得缺席(1分)
(4)到时不能不来啊。(1分)(如不得体则该句不得分)
23.(任选一组作答,5分。所选的生肖与其代表的意义不一定要与答案一致,但生肖与意义间要有相似点)
老虎代表勇猛,兔子代表谨慎。(2分)如果勇猛离开了谨慎,就变成了鲁莽;而没了勇猛,就变成了胆怯。(2分)勇猛和谨慎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才能作到胆大心细。(1分)
龙代表刚猛,蛇代表柔韧。(2分)所谓刚猛者易折,太刚猛了容易折断;但是,如果只有柔的一面就易失去主见。(2分)刚柔并济是我们的祖训。(1分)
马代表勇往直前,羊代表和顺。(2分)如果一个人只顾自己直奔目标,不顾及周围环境,必然会和周围环境不断磕碰,最后不见得能达到目标;但是,一个人光顾及和顺,他可能连方向都没有了。(2分)勇往直前的秉性,一定要与和顺 紧紧结合在一起。(1分)
猴子代表灵活,鸡定时打鸣,代表恒定。(2分)灵活和恒定一定要紧紧结合在一起,如果你光灵活,没有恒定,再好的政策也得不到收获。(2分)一方面具有稳定性,保持整体和谐和秩序,另一方面又能在变通中前进,这才是最根本的要旨。(1分)
狗代表忠诚,猪代表随和。(2分)如果一个人太忠诚,不懂得随和,就会排斥他人;反过来,一个人太随和,没有忠诚,这个人就失去原则。(2分)忠诚一定要与随和紧紧结合在一起,才容易保持内心深处的平衡。(1分)
六、作文(70分)
24.作文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七、加试答案
文科加试题
1.愿为谔谔之臣/墨笔操牍/随君之后/司君之过而书之/日有记也/月有效也/岁有得也。(6分)
.①自周舍之死后,吾未尝闻吾过也;(2分)②人君不闻其非,吾国其几于亡矣。(2分)
3.BD(B项,《边城》是中篇小说;D项,是众人对黛玉的印象,宝玉对黛玉的印象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5分)
4.【答案示例】黛玉因将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而独自悲泣。至次日,又恰遇饯花之期,众姐妹在花园内玩耍,唯独黛玉却因满地落花,勾起无限伤春情思。黛玉于是把那些残花瓣拿去掩埋不由自主地感花伤己,随口念了几句,宝玉听到后痛苦不堪。(5分)
5.【答案示例】阿Q在与赵太爷、假洋鬼子、王胡、小D的冲突中,一直都是失败.但他却自我辩护和粉饰:盲目地自夸自尊,“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莫名其妙地自轻自贱,“我是虫豸——还不放么?”对耻辱和失败的健忘和自慰,“儿子打老子了!”对更弱者的欺凌和报复,“他扭住伊(指小尼姑)的面颊。”(举一实例即可,2分)
精神胜利法的本质:就是自欺自骗以求自慰,这种奴性心理,是长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人们造成的,是中华民族觉醒和振兴最严重的思想阻力之一,也是鲁迅先生通过《阿Q正传》对我们民族进行的自我批判。(3分)
6.【答案示例】①中医产生于我国古代人民长期养生治病的实践中。(2分)②中医把人体看做一个小自然。自然界的规律也体现其中。(2分)③中医理论是通过我国古代文言文记载下来的。(2分)
7.【答案示例】要使中医走出困境。就必须让大多数国人认同中医,所以我们要大力宣传传统文化、传统医学,恢复中医生存的文化土壤,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复兴优秀传统文化。此外,我们还可以为中医立法。加大政府投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9分)
:文言文翻译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游侠之士都尊奉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到了晚年才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我说:“啊哟,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住在这里的呢?”方山子也惊讶地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语,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我对此感到十分惊异。就回想起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只见前方一鹊飞起,他便叫随从追赶射鹊,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紧韁绳,独自跃马向前,一箭射中飞鹊。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至今又过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气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间显现,这怎么会是一位蛰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例应有官做,假如他能厕身官场,到现在已得高官荣名了。他原有家在洛阳,园林宅舍雄伟富丽,可与公侯之家相比。在河北地方还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丝帛收入,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乐了。然而他都抛开了,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这难道不是因为他独有会心之处才会如此的吗?
我听说光州、黄州一带有很多奇人逸士,常常假装疯颠、衣衫破旧,但是无法见到他们。方山子或许能遇见他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