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SAT / AP / 高复新闻
正文
字体:

大学生活—你准备好了吗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7月18日

内容导读:
  高考徐徐落下帷幕。众多平日基础扎实又临场发挥正常的考生,正以紧张而喜悦的心情迎接考分的公布,同时更多的议论已围绕着如何跨入向往已久的大学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大学生活是陌生的,又是让人充满幻想与期待的。那么,现实的大学生活和他们设想的有什么不同吗面对大学生活,他们在心理上应该做好怎样的准备?为此,笔者特地走访了一些应届高三毕业生和在校大学生,以交流对大学生活的认识。

  对于延安中学的考生小叶同学来说,他心目中的大学是一个充满自由氛围的地方,在那里不会再有老师和家长整天管头管脚。他说:“在大学里我能有更多自由的时间,能做更多自己喜欢做的事,如制作个人网页,写一些自己喜欢的文章等等。”一位家住杨浦区的家长告诉我们,他那区重点中学高中毕业的儿子邀请同学来家聚会,没想到竟出现这一幕:他儿子举起斟满可乐饮料的杯子,说“为没有家长管、可以玩个痛快的大学生活,干杯”,获得的是全体的应和、喝彩。

  如此憧憬,应该代表了相当多高中毕业生的想法。确实,大学生活比中学有一定程度的宽松,家长的“管头管脚”不相宜也不现实。然而,“家长管得少了,意味着自己要多管自己、把握自己了”,一些已经经历了一年大学生活的大一学生如是说。

  小杨和小徐都是华东理工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刚走过的一年大学生活,和他们原先想象的相去甚远。小杨在中学里是那种埋头苦读的典型,以全系第三名的骄人成绩考入华东理工大学。进了大学,小杨发现环境似乎一下子宽松了许多,每天上那么几节课即可,不像中学里课程排得满满的,下了课也没有人盯着自己做功课,于是率性而为,天天呼朋引伴,办party、学跳舞,当然还有最时髦的上网。似乎正应了那句流行语:“UNIVERSITY(大学)就是‘由你玩四年’。”一学期很快过去,期末考试时,小杨开始“见了颜色”,从第三名一下子退到第二十三名。小杨终于开始反思:“上大学原来并不轻松。虽然不再有家长、老师整天管着,但竞争氛围是很浓的,一不小心就落后。”而小徐的分析可能更理性一些,他说:“大学和高中不一样,没有人会来逼着你干这干那,但你自己却会有压力,这种压力可能来自于严峻的就业形势,也可能来自于你对自己将来的期望。我在高中的时候觉得学习不过就是为了满足老师和家长的期望。等我跨进大学的校门,切身体会到了大学里无处不在的激烈竞争,我心里自发地产生了一种要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强烈愿望。”

  看来大学生活并不那么轻松,竞争与拚搏正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跨入大学门,意味着一种更自觉的努力。

  进入了大学,大多数学生都将过起住宿生活。这又是一个新课题,不同经历者彼此又有认同差距。采访中,听到许多应届高中毕业生说:“集体生活,同龄人兴趣相投,最开心”。但大学生们的视角却是双重的:既肯定集体生活的优越性,也看到学会与同学平等地朝夕相处并非易事。交通大学三年级学生小王这样告诫表弟表妹:“集体生活,没有人会宠你,逼着你学会与人相处的艺术。”她说,自己班上曾经有这样一个同学,在家里“小公主”做惯了,中学读书成绩也好,故此有一股骄矜之气。进了大学,她在寝室占领了靠窗的床位,脸盆、书架也都占据最有利地形。有时寝室同学一起聚餐,大快朵颐后洗碗的事情她从来不沾,脑子里根本没有这个概念。天下雨了,室友们晾在屋外的衣服她也想不到收,这一切似乎都与她无关。时隔不久,她就发现同学们渐渐对她冷淡了。“这位同学无疑太过自我中心了。接受了教训,她懂得了人和人之间需要互相体谅、互相关怀,后来与大家就相处得好了。”是的,大家朝夕相处,需要互相尊重、互相关心,需要有协作精神和互助精神。在一个家庭里还需要互相谦让呢,更何况这么大的学校。这就要求同学们在走进大学之前就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力戒以自我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新的集体成为和谐的大家庭。

  亲爱的同学,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你,准备好了吗?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