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柳州市弯塘路的小兰,高考结束之后,就一直为填报志愿发愁。她拿着那本厚厚的高校《招生计划》,反反复复翻看,仍然不知道到底该填哪所大学、什么专业,录取命中率才会高一些,今后就业更容易一些。
小兰的父母都没有上过大学,原来以为小兰高考能考出好成绩,他们就不用操心了。现在才知道志愿填不好,甚至会影响到录取。但他们对大学了解极少,根本帮不上忙,只好将上过大学的兄妹请来商量。
小兰的大姨在柳州市政府机关工作,她希望小兰能读一所知名度高的重点大学,为今后就业铺路。可是,小兰的高考成绩只超过“一本线”10多分,填报志愿的难度较大:报高了担心落榜,报低了又怕吃亏。最近一周她已通过电话咨询、上网查询了十多所大学,仍然做不出决定。
据了解,像小兰一样为填报高考志愿发愁的高考生,非常普遍。可填报志愿的最后期限又一天天逼近,提前批次填报志愿截止时间为6月27日14时;普通本科批次填报志愿截止时间为6月28日14时,考生、家长的心越来越急了。
高考填志愿,真的那么难?记者就此采访了柳州市招生考试院、柳州高中、柳州市一中的有关专家、资深教师,以及一些成功的“过来人”。他们认为,如果掌握好高考志愿的填报规律,根据考生条件认真分析,这道难题可化解。
细看高考分 瞄准好目标
“高考填志愿,受影响的因素太多。”柳州市招生考试院高考办科长韦跃进说,高考志愿由于直接关系到考生录取的成败,因此显得非常重要。但左右成败的因素又非常多,除了成绩,还有第一、第二志愿的安排;报读同一院校时,又有第一、第二专业的区分;同一个地区招生录取,又受报读人数多少的影响……
韦跃进认为,尽管填志愿很难,但还是有规律可循。考生首先应该根据自治区招生考试院公布的高考成绩,在一分一档表里找出自己的位置,然后再在考生所处分数档内,查查有哪些院校可以选择,最后才细细比较那些院校的特点、专业,寻找最合适自己的那一所。例如总成绩是540分的理工科考生,在一分一档表中的排名是12309名,在这个分数档的总考生人数是298名。再查本科划线,即超过“一本线”最低控制线538分2分。这时,考生便可在去年、前年在广西招生的院校中,寻找录取这一个分数档的院校或专业,然后再对这些院校、专业进行比较,选择自己填报的对象。
韦跃进说,许多学生在寻找自己的位置时,往往关心的是高校往年录取的最低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更应该看他们录取的平均分。同时,考生不要忽略了各个院校的专业录取要求、今年在广西投放的招生人数。每个高校的专业设置不同,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录取的分数差距也很大;招生人数减少了,录取分数可能会提高。
高分选院校 低分选专业
在一分一档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之后,考生也许还会为难:到底该选院校,还是选专业更好?柳州高中副校长、多年负责高三毕业班工作的韦振益老师,借用一本高校招生杂志上的一句话作答:高分选学校,低分选专业。
韦振益说,上大学是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为了将来有更好的工作。把今后的人生目标定位和高考分数结合在一起考虑,会让考生有更大的发展。重点院校的师资配置、实验室建设、科研课题、信息来源等,相对来说占有优势,与国际交流的机会也会更多,这些因素,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每一所大学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品牌专业,甚至一些普通大学的品牌专业,也可以跟重点大学的相同专业媲美。如果考生在高考总成绩上,难以报读名牌大学,则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专业,将来也会容易出成就。
当然,要做出准确的专业选择,考生首先要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个人性格特征与职业特点匹配,是确定专业选择的重要前提。在柳州市政府部门工作的龙姐,就深有体会。她的儿子阿之去年考上香港中文大学,选择的就是“专业优先”。阿之去年高考时,由于发挥失常,一看原来极想去的两所名牌大学希望不大,便转向他最喜欢的生物化学专业。进入大学之后,因为兴趣浓厚,学习非常顺利。相反,龙姐一位同事的孩子,数年前高考后,父母让他去读他不喜欢的医学专业,最后他还是无法坚持,中途转学了别的专业,一家人都为此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