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批填报“战术”如何到位
来源:编辑:发布时间:2006年4月18日
内容导读:
志愿填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考录取的成败,其中有什么方法、技巧、注意点?晨报采访了长宁区教育考试中心主任王大东、普陀区高招办主任刘章杰老师和华东师大招办主任周鸿,为考生一一指点。
根据实力恰如其分填报
谋划一大小年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依据每批的第一志愿极其重要,本科中绝大多数考生是被第一志愿录取的。
考生选择专业时必须目标非常明确或根据自己的兴趣、个性、气质和学习成绩懂得首选适合自己的专业。然后找出几所具有这类专业的高校,再了解这几所高校近几年的录取情况。比如,上线第一志愿录取比例、该专业的录取分数、招生人数以及“大、小年”等。
“上线第一志愿录取比例”是指考生的考分在某批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上,第一志愿填报该批某高校的考生数与该校当年招生计划数之比。所用数据可参考“录取生源情况表”和填报志愿“专业目录”。相同录取比例的几所高校录取分数不一定是相同的。
怎样参考“大年小年”?参考往年录取分数线填报志愿时,不能单纯看绝对分,而要看录取分数线和每批控制线之间的差值。高考试卷的难易程度每年多少会有些变化,所以分数高的年份不一定难考,简单地参考往年的绝对分数会误导志愿填报。
此外,也不能只参考去年一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要注意“大小年”。不是所有学校、但确实有些学校的录取分数会出现“大小年”现象。所以不能只参考去年一年的录取分数线,而要参考前3—4年的录取分数线。当然,不是看绝对的分数,而是看录取分数线和相应的批次控制分数线之间的差值。
“大、小年”现象是人为造成的。上海高校中除了第二批文科:上外贸、上理工;理科:海事大学之外,本市其他高校本科一志愿录取比例近年比较平稳。外地高校“大、小年”较明显的是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财大、首都经贸、武汉大学、北京工商、西安外语学院。中央财大理科2002年、2005年是“大年”,录取比例平均为6.3:1;2003、2004年为“小年”,平均1.2:1。南开大学连续3年一志愿录取比例比2002年高。可见“大、小年”不是绝对的,选择第一志愿时,“大、小年”因素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作为依据。
谋划二自估考分应高于所报高校录取分数有些考生没有明确专业目标,只想考一所好一些的学校。这些考生除了了解所选高校近几年的录取情况外,还要注意两点:1、估计自己所能考出的高考成绩应该高于所选高校的录取成绩,千万不能满打满算。2、对所选高校的管理、教学等综合实力有所了解,不要人云亦云。考生、家长可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查询所选高校的博士点、硕士点、重点学科等办学实力。要认真挑选对自己今后发展有利的学校和专业。
谋划三同类学校不妨选择外地高校第一志愿选择外地高校有讲究。如何填报对考生有利的志愿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同类学校中外地高校比本市高校录取分数低。例如,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近年来文、理科录取分数都比上海交大低;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上一本分数线就能录取;中山大学、哈工大、西安交大、东南大学、南开大学近年来的录取分数都比同济低;山东大学、中南大学、天津大学上一本分数线就能录取。因此,考生大可不必为了家门与校门之间的直线距离而放弃外地高校优质教育的机会。
第二,当本市与外地高校开设相同专业,并且外地高校中的该专业属重点学科,还是有可能外地高校录取分数低。例如:上海财大、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开设的“金融学”,在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华东师大、上师大的“汉语言文学”在华中师大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同济大学的“车辆工程”在北京理工、吉林大学、西南交大也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又如:四川大学临床医学中内科学、外科学和口腔基础医学都是国家级重点学科。
第三,第一志愿填报外地高校,在录取中有许多对考生有利的机会。近年来在本科补填志愿结束后,某些外地高校因招生计划未完成会降分录取,并且首先录取第一志愿填报该所高校的考生。2005年11所一本高校降分录取时,55%是第一志愿考生,60所愿意降分的外地二本高校中37所高校中只录取第一志愿考生,其余23所高校录取第一志愿所降的分数比录取第二志愿所降的分数多,最多的相差几十分。
二志愿填报热门高校有风险
在填报二志愿时,首先要了解所选高校近几年一志愿录取情况。当该校一志愿录取比例≥1,则不可能招第二志愿考生。一志愿录取比例=上线第一志愿填报该校人数/该校招生计划数。
招二志愿的高校第二志愿录取分是否等于该高校第一志愿录取分?有两种情况:1、二志愿录取后招生计划仍未完成的高校,二志愿录取分等于一志愿录取分。2、当二志愿填报该校的线上人数大于该校一志愿录取后的剩余计划数,则二志愿录取分大于一志愿录取分。
如果二志愿填报某些较热门的高校,往往要付出代价。成绩中上的考生不要冒这个险。
第二志愿的选择参考范围:成绩好的考生可选近年一志愿录取比例小于1:1的高校;成绩中等和刚上线的考生可选小于0.5:1的高校,同时注意该校在上海的招生计划数。
第三、四志愿的选择参考范围:建议第三、四志愿选择近年来有补填计划或降分招生的高校。
5大细节决定填报成败
细节一
切勿光凭模拟考定位许多学生将模拟考成绩看得很重,甚至将其看为志愿填报的唯一依据。其实,填报志愿应该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全面了解考生近阶段、甚至整个高三阶段的水平发挥和考试表现。考生可以根据多次模拟考或是月考的成绩作一个曲线图,这样,自己现在是否处在状态的上升期、低迷期还是平稳期都可以一目了然。
细节二
分析近期状态,决定填报“战术”在填报志愿前,分析自己近期的状态发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很大程度决定了你的志愿表可以填成“冒险型”、“保险型”还是“平稳型”。应该说,只有状态分析处在上升期的考生,才能尝试在填报志愿时“跳一跳”。如果状态持续低迷的考生,还是建议采用稳妥的“保险型”。
细节三
慎重对待二志愿的填报志愿书上每一个志愿都是要认真对待的。
而且二志愿的填写更有讲究。可以有针对性地找一些招生名额较多、或者历来有招收二志愿、三志愿传统的学校,这样被录取的几率才更大。
细节四
熟悉志愿填报“游戏规则”
志愿填报有很多讲究。首先每一档的志愿内填报的学校一定是按其水平档次依序排列的;其次填报要有重点,一张好的志愿书,应该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个考生的心理预期是在哪个档次、哪个学校;当然,解决了重点批次,其他志愿也不能马虎。
细节五注意专业级差在填报同一个学院的专业志愿时,要充分了解各专业的级差分。特别是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之间。比如华东师大的专业级差分是2、1、1、0、0。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考生报考华东师大,六个专业志愿依次填的是:对外汉语、金融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微电子、软件工程,但他的分数未达到第一专业志愿对外汉语专业的录取分数,那么,他的分数减去2分后到他的第二专业志愿金融学专业去排序,如果第二志愿专业还不能录取,则再减去1分到第三专业志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去排序。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