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因:①水、陆交通便利,供水方便;②中、南部地势低平,有利于城镇建设;③中、南部经济发展水平较北部高,较有利于城镇发展。
34.(21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从图标中获取地理要素和定量关系的能力,描述、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探究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1)共同特征:①外商在中国投资增长速度变化大(波动性强);②1990-1992年增长(上升);
③1994-1995年和1997-1999年减小(下降);④1992-1994年增长速度最快;
⑤1998-1999年增长速度最慢。
BDE
(2)产业结构特征: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第二产业)。
地区分布特征:①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沿海地区)或集中程度高;②东部高西部低(从东部向西部递减)。
(3)原因:①地理位置优越;②交通便利;③地势低平,气候温和多雨(气候条件优越);④经济发达,城市密集;⑤基础设施完善;⑥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⑦文化科技发达,人口素质高;⑧市场潜力大,居民消费水平高,购买力强;⑨经济腹地广;⑩市场经济体制健全,优惠政策多(政府管理比较高效)。
(4)对策:①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生态环境;④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⑤扩大税收等优惠政策;⑥调整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方向。
35.(满分8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根据提供的材料探究地理事物的能力。
(1)辐射雾
(2)平流雾
(3)辐射雾
(4)辐射雾
成因:①位于我国的湿润地区(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汽充足(空气湿润);
②夜晚地面辐射强(夜晚温度低或夜晚降温快);③位于四川盆地,空气比较稳定(近地面水汽积存);④城市附近尘埃多,凝结核多。
36.(10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运用相关知识描述、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1)② ①③
(2)ABD
(3)分布特点:距离北京近人数多,距离北京远人数少(客源地人数随距北京的远近而变化)。
成因:距离北京越近,旅游成本越低(距离北京越近,旅游费用越低,时间花费越少)。
(4)积极意义:①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②减轻了节假日期间交通压力;
③减少了对日常工作、生活的不利影响;④平衡游客量的季节分布
37.(10分)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运用相关原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1)12 7
(2)ABD
(3)空间分布特点:工业区污染源比重大(主要集中在工业区)。
原因:工业区污染源多(主城区和其它区工业污染源少)。
(4)措施:控制污染源;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用清洁能源;健全环境法规(加强环境执法)。